長者生涯規劃 安度晚年減紛爭

評論 2023/05/27

分享:

分享:

社會大眾一般着重年輕人的生涯規劃,協助他們為自己的人生預早設定目標,規劃學業、事業及其他重要事情,令人生過得豐盛;其實,對於已經踏入人生後期階段的長者來說,生涯規劃亦同樣重要。

長者生涯規劃是指,長者為生命的後期作出有意識的決定和準備,主要目的是鼓勵長者採取積極主動的步驟,預先制定一個全面計劃,將自己的願望向其他人溝通,希望獲得了解和尊重,令自己擁有所需的資源,並減少對未來的擔憂和壓力;即使隨着年齡的增長,仍然能夠按自己的意願,保持獨立性和生活質素,維持尊嚴地完成人生,更能避免家庭成員之間,在各方面的決策或資產分配持不同意見而產生糾紛。

整合6大部分 從容面對死亡

雖然長者生涯規劃是按個人的需要而設計,但是一般的生涯規劃,也由數個部分組合而成:

(1)目標規劃:審視人生未完成的目標,並為自己的晚年訂下目標;

(2)健康規劃:參與有益身心的活動,了解醫療和長期護理的選擇,為將來可能出現的健康問題做好準備,並設立持久授權書,在有需要時開始預設照顧計劃及訂立預設醫療指示;

(3)社交規劃:維持舊有興趣或建立新的興趣,建立和維持與其他人及社會的聯繫;

(4)財務規劃:計算收入來源和數目,估計未來的支出,管理債務,計劃退休儲蓄和投資方案,評估風險和承受能力,制定財務預算;

(5)遺產規劃:訂立或更新遺囑,建立信託;

(6)臨終規劃:選擇離世的地方,考慮器官和遺體捐贈,安排生前告別禮,規劃喪禮和殯葬等事宜。

一般的長者或許有為個別項目進行規劃,但是長者為自己進行完整的生涯規劃並不常見,目前社會上亦沒有整合的服務提供者協助他們。

在中國人的社會,長者一般持有老來從子的信念,沒有想過為自己規劃,也沒有意識到生涯規劃的重要性。生涯規劃涉及法律、財務和醫療護理多方面的考慮,面對這些複雜的事情,長者一般不知道從何入手,也不知道可以採取哪些步驟,以規劃自己的未來;生涯規劃的某些部分涉及較高成本,例如訂立遺囑或購買長期保險,有些長者可能缺乏財力,或不捨得支付這些費用;如果家庭成員過去或經常有爭執,或者不支持長者的意願,這些事情可能導致長者不敢規劃未來,以及難於作出決定;加上中國人普遍對死亡這類話題比較含蓄,存在忌諱,避免思考死亡,也不想與他人討論,即使年長父母主動提出與死亡相關的話題,子女也會回應:「你會長命百歲的,不用現在去討論!」

專業人士指導 簡化技術流程

社會可以通過多個層面,支援長者進行生涯規劃。在知識和態度層面,建議提供教育和提高大眾對長者生涯規劃的認識,幫助長者了解其好處,並採取行動。財務規劃師、律師、遺產代理人和醫護人員等專業人士,可以提供專業知識和指導,協助長者對他們的未來,作出合適的決定。

在技術層面,建議簡化生涯規劃過程,提供指南或行動清單,幫助長者駕馭流程,亦鼓勵和支持家庭成員參與長者的生涯規劃過程,確保他們了解家中長者的意願。若然政府設立生涯規劃的免費諮詢服務,相信能夠為長者提供更全面的協助。

在香港推動長者生涯規劃,還有漫長的道路,相信藉着採取以上措施,可以讓長者好好規劃他們的未來踏出第一步。

在中國人的社會,長者一般持有老來從子的信念,沒有想過為自己規劃,也沒有意識到生涯規劃的重要性。(資料圖片)

撰文 : 李燕瓊 香港都會大學護理及健康學院副院長(學與教)暨教授

欄名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