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按揭年期限制 影響物業投資價值
在香港買樓,按揭年期限制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最近政府表明會以續期方式處理2047年到期的大量地契,算是解除了一個不明朗因素。但置業人士宜留意,銀行對高齡物業的按揭年期限制,可能會影響此類物業在未來的轉讓潛力。
地契自動續期消除隱憂
在香港的土地業權制度下,原則上沒有永久地權,購買物業實際上只是購買土地的指定年期使用權。理論上,在地契到期後,最終業主(即政府)可以收回土地。在實務操作上,香港政府對地權到期的物業通常會以“續期”方式處理。然而,土地使用人(及其上物業的業主)在土地續期後需要支付“地租”(現時為應課差餉租值的3%)。
根據金管局規定,香港本地住宅按揭的年期限制為30年。數年前市場曾討論,大量地契將在2047年到期,這是否會影響銀行批出30年期的按揭?實踐上,銀行對於地契在2047年到期的物業,並未有特別限制年期的處理。例如在2022年,對於地契在2027年到期的住宅,仍然批出30年還款期的按揭,業主理論上的最終還款日是2052年。然而,對於地契到期後,業權及按揭如何處理,其實是一個未知數。
直至最近,政府表明對大量在2047年到期的地契,將以刊憲方式自動續期。這一舉措正式解除了2047地契到期的不明朗問題。然而,在考慮地契之外,置業者還需留意借款人年齡和物業樓齡,因為這些因素也會影響按揭年期的長短。
高齡屋苑批按年期漸短
以樓齡為例,多數銀行有內部指引,按揭年期加上樓齡有其上限,一般為75至80年。以一家銀行內部指引,按揭年期+樓齡上限80年為例,原則上樓齡51年的物業,按揭年期上限是29年。過去,銀行對於較大規模的屋苑會有較彈性的處理,但近年有銀行開始嚴格執行以上限制。由於香港大量屋苑步入高齡階段,未來這些屋苑的買家可獲的年期可能愈來愈短。
現時購入一個樓齡40年的物業,可能不必擔心按揭年期的問題。但在考慮未來轉讓時,新買家可獲的按揭年期可能會愈來愈短—在同等借款及利率下,每月供款及入息要求會愈來愈高。置業人士在購置樓齡較高的物業時,應留意有關按揭限制可能會限制未來轉讓時的客源。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限制可能逐漸反映在樓價上,影響物業的投資價值。
▲ 香港大量屋苑步入高齡階段,筆者指未來這些屋苑的買家可獲的按揭年期可能愈來愈短。
撰文 : 葉敬誠 按計劃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欄名 : 樓市講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