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恢復接觸易 鬥而不破之道難

評論 2023/05/29

分享:

分享: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要是「士別十三年」呢?

中美關係自新年「倒春寒」後翻開新一頁?時隔近5個月,中國向美國重派大使。謝鋒上周抵美履新時提到,自己上次在美工作還是13年前(他當時任駐美大使館公使)。「13年來,世界發生了很大變化,美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變化確實太大了,只是令人刮目相看的並非好事。假如13年前說中美翻頁,那就意味能夠斷定兩國關係已重上穩定發展軌道。但今天美國這本書卻似乎困在了某個章節,走不出某種自構局限。中美出於現實需要恢復接觸容易,如何確保鬥而不破,使世界老大和老二好不必好到哪裏,但壞必須壞不到哪裏,才是困難所在。

高層互動重啟 氣球風波翻篇

中美近期重啟高層交往勢頭明顯。除了駐美大使一職終於獲得填補,商務部長王文濤周末赴美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部長會議,期間與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貿易代表戴琪會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辦公室主任王毅,5月中旬同美國國安顧問沙利文也在維也納會晤。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5月上旬則在北京,會見了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

這代表中美關係熬過了一段形同陌路的時期。中美2023年本來可以有個好的開局,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原計劃2月訪華,怎料殺出個「流浪氣球」。美方即使一早就知這氣球存在,拜登政府卻未有拿捏好公關火候,最後只能在國內輿論壓力下幕幕加戲,打亂了中美新年交流的算盤。

美方此後再安排台灣領導人「過境」與美國三號人物、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會面,中方乾脆把對美外交打入冷宮,冷待美方一邊製造障礙、一邊要求接觸的呼喊。

中國自3月兩會後發起連串外交攻勢,既是做活自己的棋局,也是間接與美鬥爭。中方敲掉了洪都拉斯這個台「友邦」、進一步深化了中俄關係、與多國企業高管打交道、讓法國警醒歐洲不要在台海隨美起舞、穩住了激進對華強硬的德國外長、與多國着手去美元化,就是不理美國總統希望通話、多名內閣官員表達有意訪華。

現在中美終於破冰,惟新瓶載的仍是舊酒?

王毅沙利文維也納之會,雙方都形容會談「坦誠、深入、建設性」,但中方真正關鍵字是「推動中美關係排除障礙、止跌企穩」,美方的卻是「保持溝通渠道暢通、負責任管理競爭」。美國國務院歡迎謝鋒到任時,亦稱期待合作,美方仍致力於與中方「負責任管理競爭」。

美未棄「競爭」 謝鋒早道破真相

美方這幾隻字信息量很大,但一言以蔽之,中美恐怕還是「話不投機半句多」。

謝鋒早在2021年7月在天津以副外長身份,接見時任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舍曼時即道破,美方「競爭、合作、對抗」三分法,就是遏制打壓中國的「障眼法」,對抗遏制是本質,合作是權宜之計,競爭是話語陷阱;有求於中方時就要求合作,有優勢的領域就脫鈎斷供封鎖制裁。「既要壞事做絕,還想好處佔盡,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美國財長耶倫今年4月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SAIS)演講指,美國不尋求與中國脫鈎,希望與中國發展「健康」經濟關係,而首要目標是維護國家安全。「即使我們的針對性行動有經濟影響,也只是基於我們對我們安全和價值的顧慮。我們的目標並非以這些工具獲得經濟競爭優勢。」

也就是說,美國不想和中國脫鈎,也想中國繼續輸出廉價產品給我們消費,更重要的當然是希望中國繼續買美債,那是健康的經濟關係,但你想發展芯片、5G、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就不好意思了,那涉及我們的國家安全,我們將你趕盡殺絕也不是想獲得優勢,我們純粹只想安全,噢,還有捍衛我們的價值觀吧了。

地緣議題就更不用說。拜登政府一再強調無意同中國衝突,而在他們看來,挑戰一中原則、軍事包圍中國,那都不是衝突,是競爭。

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接觸為了鬥爭 對抗反華氣候

美方從始至終都沒有改變這樣的歪理,那麼中方就算同意恢復接觸,也是為了與之鬥爭,但要鬥而不破。謝鋒抵美後明確表示,自己為了捍衛中國利益而來,這是神聖職責,也為了增進中美交流合作而來,這是重要使命。

謝鋒說:「回顧過去半個多世紀,中美關係就是一部歷經風雨但不斷克難前行的歷史。今天的中美關係已經大到不能倒,雙方誰也不可能改變誰,誰也不可能取代誰。合則兩利,鬥則俱傷而且會讓全世界遭殃。中美能否處理好彼此關係,將決定兩國的明天和世界的未來。全世界都在看着我們。」

「我期待與美國各界人士廣泛接觸,近距離觀察和認識美國,同時探討推進交流與合作。我也期待着與包括媒體在內的各界人士成為朋友,大家一起為中美關係思與行、鼓與呼。」

上一任駐美大使秦剛在美時間不長,但十分勤勞且表現出色,500多天走訪了美國22州,讓美國不同階層能夠親身認識中國。可以預料,謝鋒亦會延續這種風格,與美國歇斯底里反華的政治大氣候鬥爭。

謝鋒履新之際,中國對美光頒禁令,改變了在芯片戰中一直被動捱打局面。美光1成收入來自中國大陸,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中方敢於亮劍反擊,意味擺脫依賴努力漸見成效,亦有望借力打力,令本就反對美國政府做法的美國芯片業界加強施壓,告訴當局此路不通。

大選周期至 只怕黑天鵝亂飛

上周六(5月27日)是基辛格100歲壽辰,這位美國前國務卿月中受訪,再次強調中美必須設法共存,尤其要管好人工智能技術。說實話,這都是他近年一再重複的話,新意不大,但這就是一位戰略家在風燭殘年的孜孜囑託,美國的子孫們聽到了嗎?

謝鋒13年前離開美國時,奧巴馬政府正推動伊朗核協議、籌組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那時的美國多少還是懂得戰略的。但特朗普毀了這一切,拜登所謂「團結盟友」也只是利用他們過蹺。基辛格怎樣語重心長也好,美國大選周期又開始了,中美關係只怕會有更多黑天鵝急着出籠亂飛!

中國向美國重派大使,謝鋒上周抵美履新時提到,自己上次在美工作還是13年前,「13年來,世界發生了很大變化,美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中新社資料圖片)

撰文 : 連兆鋒

欄名 : 中外廣角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