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革命4大遺產 大國崛起真正力量

評論 2023/05/30

分享:

分享:

中國崛起的根本原因是甚麼、是偶然還是必然、可以持續嗎?這不僅僅是大眾關心的一個長期熱點問題,也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關係到民眾對中國崛起的信心、大國博弈、未來世界前景等重大利益。

一些人基於對美國的信心,否定中國崛起的必然性,認為中國永遠無法趕上甚至超過美國。在這些人眼裏,美國有源自制度的兩大優勢,可以保證美國在與中國的長期競爭中取得勝利。

西方民主制度 糾錯能力成疑

優勢一就是大家耳熟能詳、民主國家有較強自我糾錯能力這個現代迷信,社會上相當多人對民主制度的盲目信心,實際上是西方主流輿論長期洗腦的產物,既不科學也缺乏事實根據。

西方民主制度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城邦民主,假設這個以選舉為特徵的民主制度,較之於其他制度有明顯的優越性,為甚麼自古希臘已降,民主制度長期都不是西方政治制度的主流?

認為民主制度有較強糾錯能力者,常舉的一個例子就是,如果這個總統做得不好,或者所作所為有損國家利益,我們可以在下次選舉選掉他。這個邏輯聽起來似乎不錯,不過在現實中所見,卻不是那麼美妙,因為現在選舉中常常見到的,就是兩個候選人都不令人滿意,或者說是差不多的兩個「爛蘋果」,那麼張三換李四就能解決問題的設想,實際上根本行不通;更常見的反而是,不管是張三換李四、還是李四換王五,問題照舊。

例如美國攻打伊拉克,就是靠謊言開路,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錯誤,可這場2003年開始的戰爭,到最後美國2021年撤出伊拉克,歷時18年,期間換了多位總統,未見有誰來糾正這個巨大的錯誤,可見這個有較強糾錯能力的假設,不過是一個空想,根本不是事實。

優勢二是所謂民主制度下的民眾,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因為民主制度不限制人民的思想,而活躍的思想是創新的基礎。按照這個邏輯,被美國定義為威權國家的中國,在科技創新上應該永遠趕不上美國,因為自由創新的思想基礎不如美國。

中國科技實力 全方位趕美

不過事實上,把中國定義為威權國家,首先這個帽子就扣錯了;其次美國這個自由民主的燈塔,並不是不限制人們的思想,美國也有政治正確,比如支持烏克蘭、打擊中國、同性戀、少數族裔等,都是不容質疑的;此外,中國在一些高科技領域的突破、領先,本身就證明這個「民主制度下的民眾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之臆斷,根本沒有事實基礎,不過是一個想當然的幻覺。

例如華為的5G技術,美國就沒有,總不能說華為偷取了美國不存在的技術吧;又例如不久前,美國務院委託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ASPI)調研的一份報告稱,ASPI追蹤調查的44項技術領域之研究方面,包括國防、太空、機器人技術、能源、環境、生物技術、人工智能、先進材料和量子技術等多個領域,中國科學院有37項領先於美國。即使這份報告未必準確,但中國在科技領域正全方位逼近美國、並在個別領域開始領先的勢頭,卻無法被否認。

美貿戰科技戰 無阻中國崛起

有些人則認為,近幾十年中國的持續高速發展,是因為具備了一些有利於發展的制度、組織、成本、教育、儲蓄等方面的優勢,其中最為社會主流所熟知、並被相當多人接受的觀點,就是中國發展的根本原因是改革開放(主要是向美西方等發達國家的開放),具體來說主要是兩條:經濟上出口導向,以及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

很明顯,美國主流也是認同這個觀點的,因為美國近年打擊中國最重要的兩個方向,就是對中國產品加稅和限制高技術流入中國,正是想同時打斷中國產品的出口和先進技術的引進。

對於持這種觀點的人來說,中國崛起未必可以持續,因為美國隨時可以打斷中國崛起的路徑;對他們來說,中國崛起一定程度上取決於美國對中國的善意,如果美國沒有善意了,中國的持續崛起就會遇到困難。

這種觀點在經過中美2018年以來貿易、科技、金融戰的實踐檢驗後,基本可以證明錯誤。因為貿易上,美國愈打壓,中國對美國的順差愈大,完全看不到關稅打壓的作用;科技上,美國全力打擊華為、限制中國芯片行業發展,結果華為業務大致穩定,中國的芯片自給率大幅提高,美國的科技圍堵,更像是損失市場、逼中國科技自立的無奈之舉,中國崛起的勢頭沒有被打斷。

甚麼才是中國崛起的底層邏輯?在筆者看來,中國革命、特別是其留給中國的遺產,才是推動中國持續崛起並無可阻擋的真正力量。

擇要而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為現代中國留下了4項重要遺產:

社會制度具組織力 底層翻身解放

首先是社會制度,中國現行的社會制度有極強的組織能力,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中國現行的土地制度,大幅減少了征地的不確定性,長期引領中國發展的各項產業政策,就是在這樣的制度基礎上形成的。

其次是平等,中國革命掃蕩了封建等級制度,帶來了社會底層、特別是婦女的翻身解放,通過普及教育等,為社會絕大多數勞動力都可以參與國家建設,鋪平了道路,屢屢被人讚賞的「人口紅利」和「人才紅利」,就是社會平等的成果。在這個基礎上,中國湧現了一大批優秀的企業家,例如幼時家境貧寒的華為創始人及行政總裁任正非、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等。

實事求是破除迷信 學習能力強

第三是科學的思想方法,「實事求是、唯物辯證」是中國革命帶給中國人民思想上的最大改變。在中國革命之前,中國的主流思維方式,是跟隨儒家經典;在中國革命後,「實事求是」成為中國的標誌,取得巨大成就的「改革開放」,就是從「實事求是」開始的。「實事求是、唯物辯證」這套科學思想方法,帶給中國的最大貢獻就是,每次在重大抉擇時刻,中國幾乎總是能找到那條正確路徑。

第四是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後形成的超強學習能力,可以不受限制學習一切先進的東西、快速迭代,用遠超他人的速度發展。中國最優秀的企業如華為、比亞迪等,都是從仿製國外產品起步的,但是憑着超強學習能力、快速迭代,用幾倍於競爭對手的速度持續發展,終於後來居上,在產品和技術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今天中國有一個可以集中全國力量於一點的制度基礎、有一個讓全國人民都可發揮才智的平等社會基礎、有一個可以不斷作出正確選擇的科學思想方法、有超強的學習能力,加上全中國人民傳統的勤勞努力,這才是中國崛起的底層邏輯,也是美國任何打壓都不能抑制的真正力量。

貿易上,美國愈打壓,中國對美順差愈大;科技上,美國全力打擊華為、限制中國芯片行業發展,結果華為業務大致穩定、中國芯片自給率大幅提高,中國崛起的勢頭沒有被打斷。(新華社資料圖片)

撰文 : 楊玉川 華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行政總裁、香港金融管理學院客座教授

欄名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