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一間公司最大的問題
當一間公司收到顧客投訴無禮或歧視時,一般處理程序是:一、查證投訴的證據來源是否可追溯、可靠和有依據?因這世代千奇百怪,無中生有的個案亦不少,若前綫人員甫被投訴,公司就判定有罪,那是不專業和不公平的處理。相反,若證據確鑿兼可靠,就要進一步調查。
二、要調查涉事員工被投訴的行為,屬甚麼性質和有否牽涉歧視行為。機構若要真正嚴格地判斷一個員工是否對某些人種帶有歧視,要看其人對待不同種族有否明顯不同態度和做法,例如,同一個人,每次都以友善態度對待白種顧客,但一對着黑人顧客,即黑口黑面不想招呼,甚至語帶蔑視,那就已構成歧視。但若員工對任何客人都態度惡劣,無論甚麼人種都黑面、刁難、背後嘲笑,即是逢人都藐,那在定義上,員工不是特別對某些客人歧視,而是此人是個非常有問題、極度不專業的員工,即使不是歧視行為,從管理角度而言,這類人是公司負資產,亦是一枚計時炸彈。
三、判斷了事件性質後,管理層就要決定如何處理涉事員工和向投訴人交代。不同個案可以有不同處理手法的選擇,不是每一樁危機個案,都能藉着炒員工就能平息。
今次國泰把以上一二三步驟在一日內完成,快過閃電,而公眾都不知那三個步驟是如何得出來的。就現時的局面看,我先假設第一個步驟是無誤的,即錄音內容是真確的,那該三名空姐的行為是否對某類乘客特別歧視(即第二步驟),需要有更多資料判斷。就現時可得到的資訊所知,在工作期間,於pantry這類無門阻擋、隨時有人走來走去的範圍大講同機乘客的壞話,即使不涉歧視,也是不專業和不禮貌。但是否來一個快炒,就能把問題解決?這或許能息事寧人,但卻並非能挽回企業形象和聲譽的方法。國泰高層因此事才說會「深入檢視公司文化,查找問題」,惟近年,乘客對國泰服務微言不斷,該公司對內對外的問題早已存在,高層到現在才開始查找問題,這才是該公司最大的問題。
撰文 : 利嘉敏
欄名 : 攻關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