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4期患者 拍片療癒傷痛 發放正能量

副刊版 2023/05/31

分享:

分享:

7年前,仍沉浸在新婚喜悅的Kate正與丈夫計劃生育。當時年僅30歲,得知懷孕本應值得慶賀,豈料是一場噩夢的開端。

「成功懷孕後突然發現下體流血,數天後更出現約3cm的血塊和1cm大的肉粒。」到醫院檢查時仍抱着一絲希望會沒事,直至得知患上子宮內膜癌的一刻,Kate腦中空白一片,無法接受。

「我呆了,哭到完全聽不到醫生的說話,反覆想着『為甚麼是我?』,好震撼。」Kate的媽媽、姊姊均因癌症離世,她既沒心理準備成為家族罹癌第三人,更難接受的是要從天堂掉進地獄的沉重打擊。無奈還未消化事實,便需即日入院做刮宮手術,等同人工流產。「所有事都來得太快,我面對不了。」

懷孕同時確診癌症 須立即刮宮

完成第一次刮宮手術後,醫生建議Kate切除子宮、輸卵管和卵巢,仍想生育的Kate拒絕接受,選擇先服賀爾蒙藥治療。完成第二次刮宮手術後本來驗不出癌細胞,Kate隨即要求停藥、再嘗試懷孕,無奈之後卻再驗出體內有癌細胞,更因癌細胞變惡,必須切除子宮「保命」,連番打擊令Kate陷入情緒低谷。「作為女人總會覺得生育是責任,我好怕自己無得生會影響婚姻。加上先生是獨子,或多或少都會有壓力,當時情緒好低落,也不敢跟身邊人說自己患病。」夫婦二人均覺得患病並不光彩,不想與他人傾訴。

在長達大半年的化療、電療過程之中,無助、失落、遏抑等情緒反覆出現,Kate形容當時的自己像行屍走肉,甚至可能有抑鬱傾向。「生活沒有動力,只稱得上是生存而已。我不想面對,只懂得逃避。」

靠丈夫一番話走出低谷

有段時間看到嬰兒用品會刻意避開,Kate內心的傷痕無法磨滅,而隨時間過去,更多的是繼續把鬱結埋藏。直至兩年後癌症復發,Kate一度想放棄自己。「我跟先生說,我走了之後你識過第二個吧,組織你的家庭、開展新一頁;我們只是30多歲、很年輕,我覺得自己拖累了他。他好想有小朋友,無謂因為我身體有事,阻礙了他的人生。」

本來沉默寡言的丈夫聽畢,跟Kate說:「我沒了你不行,我們的貓沒了你也不行。」這番話成了Kate的救命草,讓她驚覺原來她把自己想得太卑微,也一直在鑽牛角尖,認為自己是家人的負累。

其實對照顧者來說,家人唯一的希望只有Kate繼續生存。「我因為他的話而開竅,跟自己說要生存下去,開始鼓勵自己。然後開始看書,研究如何透過調整生活、心態、飲食來抗病。」Kate以前偏愛甜食,當時每日要求自己吃10種原型食物吸收營養,也戒掉所有加工食品,盼以更佳的體魄迎戰。

調整生活和飲食自救

以往Kate會依賴化、電療藥物對抗癌症,沒有調整生活和飲食習慣。但復發後打第一針化療卻「嘔到七彩」,精神、體力也欠佳,她思疑體內仍殘留首次化療的藥物,便開始反思「自救」的重要性。她先學製書本教的排毒蔬果汁,一日喝一杯,打第二、三針化療後便開始沒有嘔吐,精神也比之前好。「以前每次打化療,頭幾天都是昏睡狀態。但今次打到第六、七針之後,頭兩三日我有胃口進食,也可做家務,精神恢復得挺好。」

與初次化療相比,復發後Kate不但心態變得更正面,同時因為身邊人的支持,使她的生存意志更強大。「有兩個從小看着我大的鄰居姨姨,在我化療期間輪流照顧我。我媽媽好早離世,她們像我的媽媽般,會煮飯給我吃、接我回家,當我想放棄,或感到軟弱無力的時候,看到身邊人如此幫助我、鼓勵我,我都覺得有人撑住我。」

完成復發的療程後,Kate體內腫瘤縮小至1.1cm,醫生建議Kate與瘤共存,但她並沒放棄抗癌,反而繼續調整飲食習慣,以正面的態度生活,盼可消滅癌症。至去年12月,腫瘤再度縮小至0.6cm,這次醫生稱之為結節不再是腫瘤,Kate的努力沒有白費。

她形容現時精神已回復至以往80%的水平,有體力生活、工作,與一般人無異。惟因有癌細胞擴散至腹腔,腸胃較易敏感,她便盡量避免進食太油膩、辛辣或刺激性食物,簡單控制飲食即可,對生活沒造成太大負擔。

---------------------------------

拍片分享療癒內心傷口 鼓勵同路人

從前內向、負面、愛「收埋自己」,Kate最近踏出一步,開設YouTube Channel「Mrs.Round肥太太」分享患病經歷。之所以變得正面、樂於分享,除了想以自身經歷幫助同路人,更源於一份想面對和跨越傷痛的勇氣。

Kate起初曾掙扎應否將病情公諸於世,但她更覺得與其背負着沉重的包袱前行,若想舒坦地生活,必先要面對自己。「起初拍片的時候常常哭,一回想以往的經歷,就發覺自己仍然耿耿於懷。但假如我不處理,只會繼續把這些情緒鎖在心內。我不想帶着一份未釋懷的態度過今後的人生,我想活得開心自在。」

由怕鏡頭、欲言又止,慢慢變得愈講愈順暢,Kate形容分享是一段療癒的過程,既讓她認識自己,覺察內在的情緒需求,也因着分享,讓她知道原來自己跨得過一道道難關:「因為拍片,我覺得我變得更勇敢、更堅強。現在的我願意放開自己,正面面對難題,不再逃避。」這份樂觀的心態也感染了丈夫,二人一同走過這段不容易的抗病路,在最難過的時候細心呵護着彼此脆弱的內心,在釋懷的時候因為彼此的勇敢而自豪,感情變得更恩愛難分,也經得起挫折。

作者:吳霆俊

責任編輯:周美好

經歷漫長的手術和化療、電療過程後,Kate開設YouTube Channel分享對抗子宮內膜癌的經歷和心態轉變。(被訪者提供)

調整生活習慣後,Kate再沒手腳冰冷和長期腰痛,體重、體脂亦回復正常水平,比以前變得健康。(被訪者提供)

Kate的愛貓成為她努力生存的動力之一。(被訪者提供)

化療其中一項最難以接受的副作用為掉髮,Kate坦言當時並不想照鏡看到自己。(被訪者提供)

化療其中一項最難以接受的副作用為掉髮,Kate坦言當時並不想照鏡看到自己。(被訪者提供)

Kate說:「以前人們覺得患癌等如『死硬』,我想讓他們知道癌症不是絕症,也不是世界末日。患癌都可以活出自己的人生、發光發亮,像正常人般上班、生活、有自己的家庭。」(被訪者提供)

因為拍片,Kate連繫了一群同路人和照顧者,她會分享經驗助人排憂解惑。(被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