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帶泡沫是蛋白尿?

副刊版 2023/05/31

分享:

分享:

前文曾介紹包括尿道炎、前列腺炎等,導致小便澀痛、不暢或排尿不全等小便習慣改變;尿液性狀轉變,如血尿、小便混濁揭示病況源於下尿路、膀胱及腎臟。另一個異常症狀小便有泡,更是令人容易對蛋白尿病症對號入座。究竟是否小便有泡便是蛋白尿?小便有泡又應如何應對?

正常排尿不免略帶泡沫,但其容易破滅,若小便閒置半分一分鐘,泡泡已消失至零零落落。蛋白尿泡沫狀如螃蟹白沫,厚厚實實,久未消失,更甚沖水後仍可見泡沫滯留。中或西醫臨床不會單憑尿液外觀斷言,診斷要尿液化驗結果作依歸,陽性者為每日尿液排出蛋白150毫克或以上,標準綫以下仍視作正常。

常人可由於過度進食肉類,或因運動肌肉代謝過度,體內蛋白代謝物過量,因此會藉尿液排出,小便多泡。故此,即使尿液浮現持久泡沫,仍要尿化驗以作蛋白尿量檢測,診斷蛋白尿症狀。若尿蛋白含量超標,西醫泌尿科醫生會再作腎功能測試或腎組織剌穿檢測等,以確定蛋白尿源於腎本身問題,或是繼發於他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或肝臟問題等。

中醫認為尿液生成源於膀胱氣化功能,此外,腎者水臟主津液,在腎氣推動下得以生成尿排出體外。固此,尿帶泡沫多反映脾腎氣虛、脾腎陽虛、腎陰陽兩虛,或濕熱下注等體質。其中脾腎氣虛或陽虛證比例更為多見,臨床症狀見腰膝易倦,不耐運動勞累、話聲細語易喘。

若已作西醫泌尿科診斷病源,中醫也有良方可協助消除尿帶泡沫症狀:若小便清長帶泡、形寒怕冷,多為腎陽虛衰,正規治療外可輔以茶療,材料使用黃芪 20克、製芡實10克、清水300毫升,細火煎煮一小時後服用,一星期兩次。

此外,無論診斷是否蛋白尿,若小便持續帶泡,應定期覆查腎功能,平常飲食宜清淡,避免肥膩味濃食物,不過度攝取鹽份及蛋白質,減少腎臟負荷。

(iStock)

撰文 : 盧文健 物理治療師、註冊中醫師

欄名 : 理療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