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文青變身波牛?! 前一台台長鄭啟明 退休後不要跟社會脫節
搜尋鄭啟明的資料,他除了是香港電台文教組節目總監,退休前是香港電台第一台台長,即使退休後,他仍以作家自居,統統予人正經、不苟言笑的感覺。萬料不到,採訪拍攝當日他穿上球會波衫,展現意料之外一面,也許這正是他退休後奉行身心都要養生的關係吧!
攝影師一到,便笑瞇瞇跟鄭啟明說:「最近心情很好吧?」穿上曼城球會波衫的鄭啟明即回道:「還好吧!」眼見所追捧的球隊成為英超班霸,作為粉絲當然沾沾自喜。
雖然他是紅褲子出身,但因喜歡粉藍色關係,故選擇球隊時,他選了曼城。「一直都愛看足球,以前南華、愉園比賽都會看,自1974年香港直播世界盃後,便追看英超。也因Kevin Keegan開始執教(2001至2005年),加上中國球員孫繼海加盟便追捧他們,而這幾年可是他們的盛世……」
而另一令他笑得開懷的,無非有聽眾跟他說:「真係開心,自你來了第一台,我們多了波聽。」
電台的呼召
鄭啟明一生只應徵過3份工作:私校教師、屯門理民府的聯絡主任和港台幕後。在樂民邨長大的他坦言出身草根,娛樂不多,不花錢的娛樂就只得去圖書館和聽收音機。是以,他也算半個「文青」,大學時曾任「第七屆青年文學獎」籌委及《青年文學》雜誌編輯。
「我在中大讀Sociology(社會學),這科可說是『唔等洗』,畢業出來社會,沒有一份工作特別適合自己,當時有些同學會入政府、教書。而收音機影響好大好有啟發性,因為要養家,我需要找一份穩定但有創作性的工作。」
正值人口上升,私校也漸多,可惜因教書薪金不高,當得悉港台招聘人手,他立即拿表格申請。
「由填表格到上任前後足足花了兩年時間,期間有筆試、口試和面試,當時都不知道原來競爭那麼激烈,到返工當日才知當屆只請了兩個新人。」
他可是千多人之中脫穎而出,當然更加珍惜,本來他想做的是公共事務,因教育組急需人手,故此調到教育節目組。
「我不抗拒,有工當然要做啦,怎料一做就愛上,好開心。」而港台/政府機構有一個特別傳統,就是每隔兩三年便會將新人調到不同範疇,鄭啟明也因此長了不少知識。
「作為公共廣播機構,始終我們仍要服務小眾,播粵曲、長者康樂、文化教育、金曲、財經和新聞等相關範疇我都一一涉獵。就像《南北樂逍遙》,就是以一個講廣東話、一個講國語主持的綜藝電台節目,從中我也有訪問過很多星級名人、導演和作家,例如張國榮呢!」
除了讓他大開眼界,也學懂人情世故,尤其訪問明星較富娛樂性的節目。「我都試過撞板,當時邀請一位很欣賞的歌手上來節目,我便帶備一些她很早期的唱片播放,她看完之後想拿走它……這位歌手後來紅了,而後來我終於明白,紅了的人不太想給大眾得悉幾時出道或歲數,這件事讓我學會人情世故。」
《中華五千年》反應好
這40多年來,他足迹踏遍港台一台、五台、七台(普通話台)的廣播生涯,退休前當上了一台台長。問他哪個節目最引以為榮的是甚麼?就是把文教這種軟性節目推廣到大眾,當中他把讀書報告成為一種文化風氣,和其主導的《中華五千年》資訊節目。
1984年第一屆世界青年日在意大利舉行,港台高層想做些事作響應,鄭啟明提議不如把「讀書樂」引伸成「開卷有益」的大型活動,為了增加活動曝光率,鄭啟明膽粗粗說不如邀請紅極一時的台灣作家三毛來港出席,怎料對方答應,當年來港造成哄動。
另一滿意之作,就是原本打算做5年的《中華五千年》,節目出街後反應非常好,一做便做了18年(1983年4月4日開播至2000年停播,共900集,為香港電台最長壽的歷史教育廣播劇),更有不少中學教師從教協處借來當教材。
「本身對文教已非常喜歡,工作能做相關主題已是喜出望外。而幸運地我們有一個很好的班底,確實以香港來講,能做到一個這種規模的廣播通史節目,整個過程滿足感很大。而且沒想到迴響那麼大,無論電台內或外間反應,上上下下都有參與,有上司開玩笑問為甚麼不請他上節目呢!」
退休要有社交生活
能讓非主流的題材造成家傳戶曉的電台節目,他說最重要是尋回初心,始終港台的花費來自公帑,故必須保持節目多元、有趣味性,幸而在退休前,每年給中央的聽眾調查報告和收聽率逐年向上提升。
2016年他提早退休,閒來在家愛讀書、網上考古、為失明人士讀有聲書等,而他喜歡發掘本地歷史文化,更加入了香港收藏家協會。「始終跟這地方是有感覺和感情,自己想為這個地方出一點力去傳承。」他坦言因沒子女,故沒打算移民,決定留港的他,養生之道也簡單不過,除了閒時約三五知己踢波,近來的起心肝學吹笛、打乒乓球。「最緊要不要跟社會脫節,而我有相當多的社交生活,定時定候約舊朋友飯聚,一起看球賽,沒有的話真的會悶死。」那有甚麼說話給香港人呢?「要有盼望,莫忘初心。其實我們成長時經歷過文化大革命、六七暴動等,面對過很多高低起跌,近年可能不開心的時間會較長一點,但總會過去的。」
作者:黃鑑江
責任編輯:張頌婷
▲ 鄭啟明在電台工作了40年,做過文教節目編導、監製,以及第一台、普通話台、第七台及文教組節目總監等等。主持及監製過《香港留聲機》、《香港老花鏡》、《中華五千年》和《南北樂逍遙》等節目。(黃建輝攝)
▲ 他首個引以為傲的工作,是一個名叫「開卷有益」的項目,當年更請到台灣名作家三毛來港出席其主辦的活動,圖為數年後再訪問時拍攝的。(被訪者提供)
▲ 退休後經常跟老婆兩口子到處旅行。(被訪者提供)
▲ 他說做文化節目《大開眼界》,正值華語電影界人才輩出的時代,張藝謀、陳凱歌和侯孝賢都是節目座上客。(被訪者提供)
▲ 他說做文化節目《大開眼界》,正值華語電影界人才輩出的時代,張藝謀、陳凱歌和侯孝賢都是節目座上客。(被訪者提供)
▲ 由1999年至2010年,與吳昊合作主持《香港留聲機》,二人亦師亦友。(被訪者提供)
▲ 今年年初推出著作《思.作》,把自己少年 14 歲時開始寫的詩結集成書。(被訪者提供)
▲ 他是曼城的超級粉絲,除了搜集球會波衫,最瘋狂是到伊蒂哈德球場(Etihad Stadium)睇波。(被訪者提供)
▲ 他愛向自己挑戰,曾跑 10 公里馬拉松。(被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