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愛港社團 應加強自我更新

評論 2023/06/08

分享:

分享:

愛國愛港社團的龍頭和旗艦組織「香港友好協進會」,今天將舉行成立34周年暨第九屆董事會的就職典禮,全國政協副主席咸輝專程由京來港出席慶典。

香港友好協進會是由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中華海外聯誼會港區理事為主體的社團,新一屆會長將由全國政協常委譚錦球擔任。筆者注意到,慶典的邀請函是由香港友好協進會和中華海外聯誼會共同發出的,除了副國級的咸輝親臨典禮外,全國政協常委、港澳台僑委員會主任劉賜貴亦有出席,全國人大、全國政協、中央統戰部等都有相關部門負責人來港出席。

最近筆者非常忙碌,經常應邀出席愛國愛港社團的各種慶祝活動。本港一些社團組織陸續換屆,許多「新面孔」在社團組織裏擔綱,體現出自我更新的新氣象。

香港是一個移民城市,在開埠以來的百餘年間,來自各地的人們滙聚香港。所謂「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人們或以地域、或以行業為界,成立了諸多社團組織,大家抱團取暖,相互幫助;如今,香港社團組織已經超過5萬個,位居全球社團組織最密的主要城市之一。

社團組織如同香港社會的細胞,細胞有活力,則身體健康,細胞活力不足,則身體虛弱;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身體對細胞的需求是不一樣的。

今日的香港,已實現了由亂到治,正處於由治及興的新階段。香港社會實質上已走在轉型發展的路上,2014年非法「佔中」以來的「泛政治化」、逾3年疫情期間的停滯不前,都已成為往事,香港已經轉向繁榮發展之路。在這個歷史轉折的時刻,香港的愛國愛港社團組織應加強自我更新,積極求變,為香港之興提供強勁動能。

貼心貼地 致力服務基層市民

香港有個「廣西防城港市同鄉聯誼會」,筆者因為去年11月向該會200多位鄉親們宣講中共二十大精神,而結識了他們。這個同鄉社團主要活躍在新界地區,在其會長、廣西政協常委劉娟的帶領下,在第五波疫情爆發時,第一時間向10,000多戶鄉親郵寄派發了防疫物資;在全港物流因疫情停擺時,他們在沙田、大埔設立了「香港廣西新界東北服務中心」,為16,000多個會員提供不同類型的支援;他們還成立「抗疫志願者服務隊」,組建「愛心車隊」,由志願者駕車精準上門派送物資,解鄉親燃眉之急。

防城港市同鄉聯誼會能做到如此迅速、精準地服務市民,緣於平日裏「功課」做得好。該社團形成了「下沉基層+緊密聯繫+精準服務」的工作模式,對在港同鄉的情況瞭如指掌,現在他們在港擁有3級樁腳隊伍和近百個微信群,與鄉親建立起直接緊密聯繫。

「服務市民」不是一句空洞口號,背後需要做很多基礎性工作,首先要知曉服務的對象在哪裏、他們有甚麼急難愁困的事情、怎樣和他們聯繫。過往,在「泛政治化」的背景下,部分社團「重政治,輕服務」,或者把「服務市民」當作一張「政治牌」來打;也有一些社團的負責人,熱衷到處趕場子、發照片給領導和朋友圈,喜歡拋頭露面,而無暇聯繫基層市民,這些都屬於「功能錯位」。

當下,香港多年來積累的深層次矛盾急需化解,例如住房難、就業難、創業難等。特區政府有心有力改善民生,隨着「行政主導」落到實處,改善民生的各種掣肘因素也已消失,改善民生的最好時機已經來臨,香港的愛國愛港社團應強化服務市民的功能,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把服務市民的功課做足、做實。

在香港社團組織當中,同鄉會佔了較大比例,是連結香港與內地的重要橋樑;一個同鄉會就是一座橋,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了有利條件。

香港回歸祖國近26年來,人們漸漸形成了兩個共識:祖國永遠是香港的堅強後盾,內地是香港經濟最大的支撑。因此,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不能單單看作是國家需要香港,更是香港需要國家;不能以「完成國家任務」的心態對待,而應以「為了香港發展」的心態對待。對於同鄉會來說,推進家鄉與香港的合作,既可以造福鄉梓,又有利於香港繁榮,何樂而不為呢?

搭橋鋪路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當下的關鍵是,需要找準各地與香港合作的「共振點」和「興奮點」。同鄉會既知港情,又知鄉情,應該沉下身子,聚焦「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開放」兩大課題,認真調查研究,成為家鄉政府在香港的「瞭望站」、港企外企進入內地的「聯絡員」,為推進家鄉與香港的合作出謀劃策、穿針引綫。總之,同鄉會不能滿足於「守望相助」、「親情互助」,現時本港社會一心一意謀發展,同鄉會應強化服務經濟的功能。

同鄉會強化服務經濟的功能,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素養,例如應吸納大批年輕、懂經濟、能參政議政、有海外學習工作經歷的人士加入;又例如,同鄉會應善用社團組織的身份,與各類專業性社團多溝通交流,學習基本的專業知識,掌握最新經濟動態。同鄉會還應確定一個目標:成為家鄉與香港之間合作的優秀「聯絡員」,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作貢獻。

專業優勢 助港增國際競爭力

在香港社團組織當中,專業社團佔比最大,影響力也最大,覆蓋了工商、貿易、金融、法律等幾乎所有行業;特別是近年日漸活躍的在港校友會,吸引遍及全港的老中青校友。

以筆者擔任會長的復旦大學香港校友會為例,有醫學分會、新聞學院、法學院、管理學院等校友聯絡處,在港校友已有1,200多人,每年以新增50多位校友的速度在擴展。他們早前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校友節」,連母校黨委書記裘新也來港出席,與校友見面。

香港這樣一個細小的經濟體,能夠在國際上擁有較高地位,得益於香港獨特的優勢。這些優勢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天然優勢」,例如香港作為中國與世界之間「連接器」的角色;另一類是「自造優勢」,例如香港「自由港」的一流營商環境。「天然優勢」雖不可改,「自造優勢」卻可做大,在做大「自造優勢」的過程中,專業社團可發揮更大作用。

廣納人才 強化服務經濟功能

如何把香港的科研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特區政府致力攻克這一課題。香港許多專業社團在全球擁有廣泛資源,信息靈敏、人才富集,與海內外企業交流協作比較深入,如果在這方面用心用力,定能找到一些管用的辦法。

還有,香港如何打造全球財富管理中心?今年以來,由於美國和瑞士銀行的「暴雷」,大量資金流向香港和新加坡,有分析人士指出,流向新加坡的資金多於香港,說明香港是資金的「避風港」,但與新加坡相比還有一定差距。香港打造全球財富管理中心,還須付出更多努力,相關專業社團應向特區政府多提良策。

用情用心 加快促進人心回歸

香港的5萬多個社團組織,如同毛細血管一樣,延伸到香港社會的各個區域,聯繫着社會各階層的人們。社團組織自我更新,還應發揮一個重要功能:促進人心回歸,推動社會和諧。

過往,香港社會撕裂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是人心回歸沒有完成,一些人從心底裏沒有認同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把「內地人」等同於「中國人」,把「香港人」等同於「世界公民」;歧視內地人、對抗中央的現象,在香港各個階層都有。

香港被英國統治了150多年,一些人對內地產生生疏感、甚至排斥感,這些心理都是正常的,人心回歸並非一朝一夕之事;但這個事情必須做,不能迴避、不能耽誤,社團組織在這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愛國愛港社團可創造機會,促使港人全面客觀地認識內地。過往反中亂港勢力把內地描繪得一無是處,那是嚴重違反常識的,卻有人相信;所謂「百聞不如一見」,本港的社團組織可以提供平台,組織大家多到內地看看,親身感受內地的發展變化,讓事實來說話。

愛國愛港社團可組織活動,促使港人反思香港「醜陋的一面」。香港是一個現代、文明的城市,具有很強的包容性,現在卻經常表現出狹隘、傲慢的一面,例如早前出現的國泰航空空中服務人員歧視內地乘客一事,令人不可接受。社團組織可以透過一些活動,促使人們反思:「獅子山精神」還在嗎?香港這樣一個國際大都市,應具備甚麼樣的氣度和胸懷?

香港友好協進會換屆了,本港其他愛國社團也將「改朝換代」。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命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先賢們已為香港、為國家作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如今在香港由治及興的新階段,愛國愛港社團應敏銳地意識到,是推進自我更新的時候了!

香港如今已實現了由亂到治,正處於由治及興的新階段,愛國愛港社團組織應加強自我更新,積極求變,為香港之興提供強勁動能。圖為由26個省級同鄉社團聯合舉辦的「家鄉市集嘉年華」。(中通社資料圖片)

撰文 : 屠海鳴 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

欄名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