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文章
識途老馬再披甲 中美管控爭分奪秒
齊國伐孤竹國,春天發兵冬天班師,季節不同了,景物變了樣,大軍迷失路上,齊相管仲心生一計:老馬之智可用也。遂找來幾匹老驥,任之走在前面,果然把部隊帶上歸途,是為「老馬識途」。
中美都有意管控分歧,但物換星移,不知路在何方之際,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重出江湖,以百歲高齡再度訪華;中國外交部人事風波亦告平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重任外交部長。
中美識途老馬重新披甲,萬里歸途始於腳下,現在必須爭分奪秒地走,因為天氣尚可的時間不多了。
外交部人事變 美媒出奇不熱炒
中國外交部人事地震,說不會影響外交工作是假的,歐盟外長原定7月訪華遭到推卻,看來也是因為這事,不過如今總算能把影響減至最輕。全國人大常委會上周決定,免去「神隱」近一個月的秦剛外交部長職務,重新任命去年底卸任外長、今年初升任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的王毅,兼任外長一職。
不管王毅再任外長是否只屬過渡安排,都有利在這重要關頭為中國外交注入確定性。王毅過去10年一直掌管外交部,部屬和外國政要都非常熟悉他,此時重任外長,對內對外都是一夥定心丸。
出奇的是,美國主流傳媒這次並未對中國見縫插針,似乎有意配合拜登(Joe Biden)政府對華接觸主調。美媒對秦剛「神秘失蹤」及其潛在衝擊的跟進,普遍不溫不火,興趣反正比「間諜氣球」或「新冠溯源」小得多。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着力淡化事件,稱誰當中國外長是中國自己的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期望與王毅一如既往保持合作。」
中美外交現在需要提起精神趕上進度,最忌再次節外生枝。中美元首去年峇里會晤後,兩國關係原本有望新年迎春,怎料一個流浪氣球完全打亂了規劃。這次秦剛出了變故,顯然也為中美外交帶來阻滯,中美都需要事件盡快過去,讓工作恢復正常。
對話已到深水區 中美不進則退
中美重新接觸可謂已進入深水區,不繼續向前游就有往下沉的危險。美國國務卿、財長、氣候特使已先後訪華打招呼,下一個很大機會是商務部長。但中美能否就落實元首共識、協調宏觀經濟政策、買債、關稅、芯片、應對氣候變化,以至防範軍事衝突、台灣問題等範疇達成默契,目前仍是懸念。
這些問題牽涉太廣,期望一併處理並不現實,可是又環環相扣,難以完全分割考慮。更複雜的是,拜登政府還須面對共和黨為反對而反對的美國國內政治現實。美方近期宣稱與中國「不脫鈎」、「盡可能做生意」,但同時又打預防針,強調「毫不猶疑採取針對性行動」,既要又要。美方據報不打算邀請香港特首出席11月三藩市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顯然無助大局。
但中美當前這個緩和窗口轉瞬即逝,必須爭分奪秒把握。布林肯6月訪華時邀請了時任外長秦剛回訪美國,如今秦剛顯然去不了,但如果王毅順利成行,中國領導人親赴APEC峰會並與拜登會晤的機會也會增加,中美在11月底至12月中杜拜聯合國氣候大會上,亦有更大機會聯手領導世界減排。
氣候大會結果 或決定明年陰晴
這次氣候大會的結果對拜登似乎尤其重要。發展清潔能源、應對氣候變化是他當初的競選承諾,若中美今年底就此有所突破,就能成為拜登角逐連任的政績,同時為他尋求與中國保持接觸增添理據,拜登政府接下來亦會有較大空間,在貿易戰、科技戰等領域與中方交換交易。
相反,若中美到年底仍在蹉跎歲月,氣候大會繼續讓世界失望,拜登外交則乏善可陣,隨着美國大選周期明年進入大直路,美方對華更趨激進的壓力恐怕只會有增無減。
明年還有一大不可控因素,令中美有額外必要在事前形成默契,方能管控好分歧,避免意外發生,那就是台灣選舉。
台灣選舉預定1月中舉行,按目前形勢,國民黨侯友宜與民眾黨柯文哲若不聯合出選,民進黨賴清德便很大機會漁人得利。然而國民黨與民眾黨合作障礙很大,侯友宜民調落後柯文哲,組成「侯柯配」並不合適,「柯侯配」則國民黨無法接受。故這次選舉可能會是2000年連戰宋楚瑜互廝,讓陳水扁得以上台的翻版。
美國雖然心裏支持台獨,但絕不希望台獨觸發中國統一,更不希望為此和中國打仗,因此美方現時也很小心處理自稱「台獨工作者」賴清德,據報要求台方澄清後者早前「走入白宮就是政治目標」言論。
賴清德8月前往烏拉圭會過境美國,美方亦未安排官員與其會面,否則顯然會為台灣選舉發出錯誤訊號。只是這未有阻止共和黨為拜登政府挖坑,6名眾議員上周要求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會見賴清德。可見中方一再敦促美方謹慎處理台灣問題,絕非無的放矢,實有必要。
如今「老朋友」基辛格來了帶話,獲國家主席習近平接見並設宴款待,也見到了美國在任官員見不到的中國防長李尚福;布林肯「老對手」王毅再任外長,兩人交手如此多回合已知己知彼,省去磨合時間,而中央外辦主任、外長集於一身也精簡了中方這邊行政架構,中美能否讓識途老馬加快導航,找出歸途?
伯恩斯紐蘭上位 各國都要小心
不管如何,中美打打談談、虛虛實實仍會是常態。7月中美國阿斯彭安全論壇,駐美大使謝鋒英語風趣回答尖銳問題,稱中國不怕競爭,但美方所講「競爭」並不公平,芯片禁令就像「逼人穿過時泳衣比賽但自己穿Speedo鯊魚衣」;同場中情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竟爆在華重建諜網「有進展」,這不是向中國通水嗎?美國不是總說中國從事間諜活動嗎?怎麼說自己了?
伯恩斯剛獲拜登納為內閣成員,或意味華府會更重視情報(間諜)工作。還有,國務院上周宣布,拜登提名超級鷹派紐蘭(Victoria Nuland)出任常務副國務卿,接替退休的舍曼(Wendy Sherman)。對,紐蘭就是烏克蘭2014年顏色革命前一年,現身基輔向反政府示威者派曲奇那位,她時任歐洲事務助理國務卿。紐蘭來了!各位非西方、發展中國家,還有法國,小心!
▲ 中央外辦主任王毅再任外長是否只屬過渡安排,都有利在這重要關頭為中國外交注入確定性。圖為王毅(右)早前在北京會見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左)。(新華社資料圖片)
撰文 : 連兆鋒
欄名 : 中外廣角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