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老人肌少症
老齡老化除了器官衰退、關節退化外,肌肉萎縮亦標誌身體功能衰退。眼耳體感等感應不靈,加諸肌肉無力、反應遲緩,若遇失衡情況,更易跌傷骨折,引致嚴重後果。上下肢肌力水平反映生活自理及活動能力,而老齡卻明顯日復日不斷消削肌力。究竟老齡如何影響肌肉?肌肉萎縮是不為也(主觀上不願意做)還是不能也(客觀上做不到)的問題?
除內臟包括心臟肌肉等不受意志控制外,軀幹四肢隨意肌能受主觀操控,亦可分為慢肌與快肌肌肉。脊髓前角的α運動神經元沿各神經綫,控制四肢百骸,並經常維持收縮以應付如保持姿勢,或快速收緊以作反應突然其來的任務。運動系統包括神經元及配搭不同肌肉類型,專注負責特定運動動作。
隨身體老化,神經細胞內自體運輸營養功能亦衰退,前述負責控制自主肌肉收縮的α運動神經元數目亦持續逐漸減少,現存的神經突觸會作出反應,聯繫失去神經支配的肌肉。神經元持續衰退消失,肌肉不斷失聯,而當中只有部分肌肉纖維能重新聯繫神經,而失聯的肌肉不斷萎縮,肌肉持續減少情況可想而知。
運動神經元與肌肉纖維聯繫原本有其特異性,即單一運動神經只連接單一種類肌肉纖維類。但衰老過程,肌肉與神經若再連繫,會發生神經元連接混雜種類肌纖維情況。結果引致非專一性肌力收縮情況,繼之影響肌力協調,及誤配身體已習慣的肌力張力及體感功能。
當然,現代生活追求到均衡營養,吸收到豐富蛋白,更能減少肌肉流失;中老年肌力訓練固然有其保存肌量功能,亦有助保存運動神經元及刺激肌肉增生發達。但若運動神經元數目開始遞減,阻力訓練亦有一定代償保存肌力數量作用。老人肌少症其實同是不能也,但某程度上亦是不為也問題。
撰文 : 盧文健 物理治療師、註冊中醫師
欄名 : 理療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