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口蜜腹劍?嘴硬心軟? 中美俄理還亂
正所謂沒有永遠的朋友或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敵人之間,就算打仗亦講江湖規矩,留條後路無壞。朋友呢?「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防人之心不可無,留個心眼就怕萬一。
中俄老友鬼鬼,中美、俄美鬥餐死,這固然都是普遍現象,但是否全部?剪不斷,理還亂,大國過招,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大國過招聚焦利益 沒永遠敵友
中國鄰邦多得很,一不留神就會錯過不少事情。菲律賓近日在南海仁愛礁動作多多,而中國以北一個不怎受注視的國家,也有一些出位舉動,讓人細思極恐。
蒙古國總理奧雲額爾登(L. Oyun-Erdene)8月初訪問美國,見到了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等高官。奧雲額爾登還破天荒,成為首位走進五角大樓的蒙古總理。美國防長奧斯汀(Lloyd Austin)形容此會是深化美蒙軍事關係的象徵,還宣布贈送蒙方20輛輕型裝甲車。
奧雲額爾登此行多次宣稱,美國是蒙古「第三鄰國」。雙方簽了「開放天空」民航協議,鋪路增設直航。重頭戲還在稀土,奧雲額爾登表示,與美方討論了開採稀土和關鍵礦物,而合作其實已經展開。
奧雲額爾登6月底曾到北京與中國領導人會面,就在那幾天,美國專責經濟增長、能源和環境國務次卿費爾南德斯(Jose Fernandez)在烏蘭巴托,與蒙方簽署稀土合作備忘錄。剛獲提名代理常務副國務卿、烏克蘭顏色革命期間到基輔廣場向反俄人士派餅的超級鷹派紐蘭(Victoria Nuland),4月亦以政治事務國務次卿身份去了蒙古。
俄留後路 默許蒙古向美售稀土?
誠然,以美國為「第三鄰國」是蒙古在2000年代中就提出的戰略,那時蒙古政府還遠比今天親美。美國在奧巴馬政府時期也反應積極,有意將蒙古作為「重返亞太」槓桿,只是蒙古發展水平如何大家清楚。
奧雲額爾登與現任總統呼日勒蘇赫,都來自左翼的蒙古人民黨,「親美」親極有個譜。奧雲額爾登也強調要警惕新冷戰,表明中俄都不是威脅,他去年亦來華出席了北京冬奧開幕式。蒙古現在並非倒向美國,而是想在大國之間賺取更大利益,這也沒有甚麼不對的。
但眾所周知,蒙古是內陸國家,受中俄南北包圍。蒙古人口雖僅300多萬,但能源和電力都未能自給自足,需從中俄進口,其他貨品更不在話下,而蒙古礦產等出口若非賣給中俄,亦須經中俄轉運。
那就奇怪了。美國向蒙古買稀土和礦物,不會真的傻乎乎用一架架飛機運石頭吧?中國7月初才對鎵、鍺兩種稀有金屬頒布出口管制,蒙古在此之際和美國合作,是獲得了誰的默許和幫助?
一百年前是誰助蒙古從中國分裂出去的?誰在冷戰時一直控制蒙古內政外交、在當地駐軍威脅中國?誰在蘇聯解體後仍然視蒙古、中亞為自家後花園?蒙古此前由親美派掌權時,誰對美國和北約亦心存幻想?誰在今天心不甘情不願,但大家都覺得它難逃成為中國「附庸」?它會否打算利用蒙古留條後路?這倒也不奇怪,亦不妨礙它和中國海軍聯合巡航阿拉斯加。
那邊廂,烏克蘭問題國際會議8月上旬在沙特阿拉伯吉達舉行,40多國出席。最矚目的不是沙特由美國口中的「賤民」,搖身一變成為美國也畀面的和會大佬,也不是俄羅斯不獲邀出席,而是中國在俄羅斯不獲邀出席下,應邀出席了。
京官出席烏問題會議 俄態度急變
哪怕這會議不出所料沒有重大宣布,場內場外細節都非常有意思。
場內,中美兩國代表團獲安排坐於主席台一方,在主人家沙特兩側。大合照環節,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李輝、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也在前排正中,列於沙特國安顧問兩旁。注意:會議談烏克蘭問題,會上有烏克蘭人,但沒有俄羅斯人,而中美官員近期接觸幾乎數不完!
場外,西方媒體今次竟然大幅正面報道中國參會。「烏克蘭盟友受中國在吉達會談發出的建設性訊號鼓舞」、「中國在沙特的烏克蘭戰爭會議中發光」、「烏克蘭和平的討論在中國參與下逐步前行」。奇怪,他們的嘴怎麼長出了象牙?
更甚者,俄外交部事前斥會議「騙局」、「反俄」、「注定失敗」,但難道中國也反俄?中方會後指,會上同各方廣泛接觸交流,「就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推動凝聚共識」。俄方上周則忽然說:「願意接受嚴肅認真的提議」,但堅持「新的領土現實須獲承認」。俄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與中國外長王毅通電話,談到烏克蘭危機,雙方新聞稿均無觸及吉達會議。
相比之下,中國駐俄大使館因5名中國人入俄受阻,月初批評俄方「野蠻過度執法」、「嚴重損害中國公民合法權益」,要求「全力消除惡劣影響,並保證此後不再發生類似事件」,就是小事一椿了。但俄羅斯海關以後還是別想向中國人屈錢了,這「與當前中俄關係友好大局不符」!
俄方知道中俄當前是友好的,還是歷史最高水平,也知自己和多少人不友好,和中方始終比俄方同更多人友好的,是吧?是就和中方再友好一點,這可不只說野蠻執法。
中美虛虛實實 打打談談是常態
不過即使中美談多了,也不等於不打了。
甚麼投資禁令不說,菲律賓坐灘仁愛礁那破船,是菲方1999年在美國悍然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翌日派去的。菲方多年來補給,中方都隻眼開隻眼閉。菲方今次卻嘗試帶建材去加固,背後又有甚麼神秘力量驅動?中國海警船水炮驅離,並沒有直接往菲船上射(但這時西媒的口還原了),也算「不斬來使」了。但中方是如何得知菲方動向並即時反應的?難道菲方……
還有,美國不準備邀請香港特首出席APEC會議是認真的嗎?美方想中國領導人也不去了?美方不是想王毅訪美、中美元首再會,年底還要達成減排協議作為競選連任政績嗎?美方不會為了這樣小的事把大局攪黃了吧?要是那樣,恭喜美方,對中方也無壞。
口蜜腹劍,嘴硬心軟,多手準備,就是大國博弈常態。小國其實亦會如此,就是一些小國走鋼索如履平地,一些卻搖搖欲墜。最悲哀的,還是那些自以為在遠交近攻,結果連渣都不剩的小國。
▲ 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李輝(前排左),早前應邀出席在沙特阿拉伯舉行的烏克蘭問題國際會議,與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前排右)獲安排坐於主席台一方,在主人家沙特兩側。(法新社資料圖片)
撰文 : 連兆鋒
欄名 : 中外廣角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