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拆解英偉達戰略 如何稱霸AI芯片
作為年度的電腦繪圖界盛會,SIGGRAPH 2023大會8月上旬於洛杉磯舉行了為期5天的活動。當中的焦點之一,自然是英偉達(Nvidia)的主題演講。在一個多小時的發言,英偉達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展示了公司的軟硬件布局,着重強調如何糅合生成式AI及電腦繪圖為一體。
英偉達剛交出了破紀錄的業績表現,本文將會從GH200這款芯片產品出發,嘗試解構英偉達如何擺脫傳統x86架構的掌控,以及箇中的戰略意義。
所謂x86,是指英特爾及AMD所開發及使用的處理器架構(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ISA)。ISA的作用在於讓我們把以高階語言(如:Python)寫成的程式繙譯成芯片懂得執行的機器指令。不同ISA的芯片往往比較難協作,就好比只會說中文的人很難與只會說英文的人合作。因此,一家公司一旦採用了x86芯片,一般便傾向於在後續升級伺服器時繼續使用x86,有點類似用慣了WhatsApp便很難轉至其他通訊軟件。
處理器傳統架構 仍主宰市場
由於各大公司於起始時建設的伺服器大多基於x86,令現時的數據中心市場依然是以x86架構為核心,而基於ARM架構(另一種ISA,為x86的主要對手)的數據中心就相當罕見。然而,隨着ARM架構的芯片性能變得日漸強勁(幾年前日本的富岳超級電腦便放棄了x86芯片,使用了ARM芯片),不少公司亦開始考慮使用ARM架構自主設計CPU,以減低對英特爾/AMD的依賴程度。其中,英偉達便是積極擁抱ARM生態的主要企業之一。
擺脫x86生態的原因之一,便在於x86生態對AI芯片市場的威脅。雖然英偉達是當之無愧的AI芯片霸主,但英特爾及AMD兩間x86生態的公司仍頻頻發起挑戰。不單止在硬件性能上相當接近,在軟件生態上亦快速縮窄距離。相比起AMD的高歌猛進,英特爾的速度明顯較慢,但亦有其Gaudi系列的加速芯片與英偉達競爭。
面對對手發動對AI加速芯片(如:GPU)市場的進攻,英偉達的反攻亦相當凌厲,選擇在搭配GPU使用的伺服器級CPU挑戰英特爾的龍頭地位。
若然英偉達於生成式AI伺服器市場的萌芽階段便已樹立了新標準,便可以令後續的伺服器升級時繼續贏得新定單,就好比x86在傳統伺服器市場所建立的持久優勢。因此,先發制人的重要性,正在於防止對手蠶食利潤豐厚的AI市場,而方法就是擺脫x86芯片。
新推GH200芯片 圖擺脫英特爾
在本次SIGGRAPH大會上,GH200再度被提及,昭示着英偉達擺脫英特爾的決心。傳統以來,英偉達的AI伺服器都是英特爾x86 CPU +英偉達GPU的組合,但GH200則打破了此一慣例,變成了Grace CPU(ARM架構芯片)配上英偉達Hopper GPU。然而,GH200作為首款配有自家製CPU的芯片,英偉達亦未有一刀切放棄了英特爾這個長期戰友,只是在H100系列的可選菜單上加上了GH200的菜式,仍然保留英特爾CPU的選項。
隨着此款芯片於今年下半年進入送樣試產,便可以窺探不同雲伺服器巨頭(如:亞馬遜AWS及微軟Azure)對此款新芯片的真實需求。如上文所述,在新興的生成式AI伺服器戰場發起挑戰是聰明及果斷的一步,原因在於此類伺服器的已興建基數尚小,令雲服務商不必考慮太多與舊有x86系統的兼容性問題,提供了大膽嘗試新ARM芯片的契機。
當然,除了減低對x86依賴程度的誘因,黃仁勳亦為GH200的顧客提供了其他真正重要的賣點。其中之一就是ARM芯片長久以來的強項--節能。事實上,數據中心的硬件採購成本尚在其次,真正的成本大項在於持續運營的開支,如電源供應及散熱相關的電力成本。GH200比起具同等算力的x86系統可實現約20倍之多的能源效益,勢成為一大賣點。
倘挑戰成功 勢衝擊伺服器市場
從更廣闊的視野考慮,假如此次以GH200芯片發起的挑戰真的成功,亦會對傳統伺服器市場形成衝擊。事實上,在大部分的消費電子終端,例如電腦/手機/家電產品,ARM架構都已經形成重要勢力。即使電腦市場仍是以x86為主流,但隨着蘋果近年成功用ARM架構的芯片取代Macbook上的英特爾處理器,已標誌着ARM已經有能力與x86在電腦市場分庭抗禮。只有在伺服器這個商用市場,即使有高通等使用ARM架構的大廠接連發起挑戰,仍未能有效攻破x86的護城河。
GH200及後續產器的勝利,或將以顯著的性能及功耗優勢,吸引採購伺服器的公司轉投ARM陣營,令這個最後的堡壘亦進入激烈的爭奪戰。就讓我們拭目以待GH200的實際表現吧。
▲ 英偉達若在生成式AI伺服器市場的萌芽階段,便已樹立了新標準,便可以令後續的伺服器升級時繼續贏得新定單。(新華社資料圖片)
撰文 : 王逸研 易方資本助理基金經理
欄名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