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輪碼頭十年浩劫 須重新定位

評論 2023/08/30

分享:

分享:

提起8月份引人關注的新聞,「啟德郵輪碼頭甩轆」自然上榜,而且像連續劇那樣,由8月初發酵至8月尾。8月4日,「海洋光譜號」疫後首次訪港,在啟德郵輪碼頭停泊,帶來約5,000旅客,本屬喜事,皆因香港經歷疫情打擊,極度需要具高消費力的海外旅客冲喜、衝經濟。誰料當日爆出甩轆醜事,郵輪碼頭接駁交通嚴重不足,有遊客無的士,有旅客投訴排長龍候車45分鐘之久,暴露特區政府與業界並沒做好充分準備。

一個畫面勝過千言萬語(a picture paints a thousand words),旅客怨聲載道的畫面瞬間傳遍大街小巷,一個小缺口便粉碎特區政府連月「Hello Hong Kong!」的努力,既諷刺又令人失望!

2013啟用即甩轆 今仍無車搭

有心水清的評論指出,郵輪碼頭甩轆並非新鮮事。而我自從2008年當選立法會議員,已關注郵輪碼頭發展15年,其間曾公開撰文(〈郵輪產業的經濟〉(請【按此】觀看相關文章))及在立法會發言、提出質詢等。

郵輪碼頭在2009年動工,2013年落成啟用,並於該年6月12日迎來第一艘郵輪「海洋水手號」,當日已經出現用不到行李運輸帶,接駁交通配套不濟,的士不足,旅客候車大排長龍,有旅客候車逾兩小時,商舖十室九空等問題。立法會隨即在6月24日的大會上討論相關問題,當時,時任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的回覆是「我們會研究可行性。」他又說:「郵輪碼頭設有5,600平方米的附屬商業區,可帶動商業活動,經濟輻射效益是非常明顯的。」

5年後,2018年3月,以啟德郵輪碼頭為母港的本地郵輪「世界夢號」原定讓旅客在啟德登船,但原來碼頭的兩個泊位已預留予「瑪麗皇后II號」及「伊利沙伯皇后號」使用,船公司要臨時安排旅遊巴及接駁艇接載旅客前往將軍澳碇泊處登船。其間有旅客因在碼頭呆等兩小時而鼓譟。

再5年後的今日,旅客落船依然無車搭,輕軌鐵路、水上的士依然得個講字,碼頭商舖依然十室九空,經濟輻射效益近零,可見歷史是驚人的相似,但特區政府不曾汲取教訓,10年來沒怎樣改善郵輪碼頭的管理,也沒好好運用疫情空窗期來優化郵輪碼頭的軟硬配套。

我擔任立法會「人事編制小組委員會」(ESC)主席多年,相當清楚立法會撥了多少資源、開設多少職位來發展郵輪產業,當中旅遊事務署的角色相當吃重。

特設專員監管 碼頭仍未優化

根據立法會2007年1月17日的文件,啟德郵輪碼頭於2007年招標,首個泊位預計在2012年啟用。當時經濟發展及勞工局要求在旅遊事務署開設一個首長級丙級政務官的編外職位,職銜是「旅遊事務助理專員(4)」,為期兩年,以推行郵輪碼頭計劃;主要職責是掌管及監督專責隊伍,監督和統籌招標,與中標者保持密切聯繫,監察計劃落實,鑑辨潛在問題,建議可行解決方法,還要制定發展策略,提升香港作為亞太區郵輪中心地位。

從上述職責反映,當時特區政府認為區區一個丙級政務官便能統籌、監督及推進整個計劃。此外,當時開設丙級政務官的年薪開支為1,360,800元,連同支援人員一併計算,年薪及福利總支出達4,604,000元。

現實上換來的是,郵輪碼頭比原定的2012年遲了一年才啟用,甫啟用便出事。

這個為期兩年的旅遊事務助理專員(4)編外職位,先後於2008年及2014年續期,直至2017年12月31日撤銷。兩個月後,即2018年2月,當時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要求重新開設這個編外職位,為期三年;主要職責除了監察郵輪碼頭的營運,與內地及鄰近港口保持聯繫,推動香港郵輪旅遊業發展,提升香港作為區內郵輪樞紐的地位,還新增監督香港迪士尼樂園的營運,真是能者多勞,任重道遠。

當時人事編制小組委員會內很多議員都認為,監督郵輪碼頭及迪士尼樂園均屬長期工作,反建議特區政府,與其開設需不斷續期的編外職位,不如開設常額職位。特區政府當然殷然接受,於是旅遊事務助理專員(4)這個職位便由2018年起由編外變常額,至今5年。

現實上換來的是,郵輪碼頭沒有優化、沒有提升,難得有郵輪來泊又再荒亂出事,淪為頭條笑話。

加接駁交通 勞煩副司長補鑊

我會翻查這些資料,是因看不慣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在郵輪碼頭甩轆後,企圖諉過碼頭營運商,指營運商經營十多年,理應知道郵輪到港會出現的問題。

那麼這些年來,旅遊事務助理專員(4)、旅遊事務副專員,以及旅遊事務專員、局長等一系列官員,究竟有甚麼貢獻?郵輪來港早有排期,絕不是突然泊港,專員絕對有充足時間聯絡營運商和船公司,查詢旅客資料,監督、統籌、安排接駁交通等各類配套。除了的士,其實只要安排幾條穿梭巴士綫送旅客前往就近港鐵站及熱門地區/景點,體貼一點可送每位旅客一張遊客八達通,這麼簡單的安排,只是常識。旅遊事務署那麼多專員都想不出、做不到?

區區幾條接駁巴士綫,要勞煩政務司副司長牽動數十人召開兩次「啟德郵輪碼頭交通協調統籌會議」(8月8日及16日)來補鑊,這就是楊局長說的「事實證明香港絕對有能力、有方法接待好大型郵輪到港」?

接駁交通那麼重要,因為啟德郵輪碼頭位處偏僻,坐落舊機場跑道的最南端,出入只得一條路。2007年提出的單軌列車方案在2019年遭特區政府擱置。唯一一條連接郵輪碼頭及啟德站的道路D3路都會公園段(D3 Metro Park Section),也要待到2022年8月才建成啟用,距離2007年碼頭招標足有15年。

企圖複製海運碼頭 捉錯用神

此外,我認為特區政府最初規劃啟德郵輪碼頭時,企圖複製海運碼頭的成功經驗,把啟德郵輪碼頭定位為旅遊景點,碼頭大樓設5,600平方米附屬商業區/購物商場,本身便是捉錯用神。海運碼頭位於尖沙咀,交通四通八達,本身已是成熟的遊客區,商場餐廳名店林立;啟德郵輪碼頭偏處一隅,先天條件和人流難以相提並論,因此當初即使是請來世界級建築師Norman Foster負責設計,多年來碼頭大樓都相當冷清,酒樓商舖都「做唔起」。

因此,說到底,打通啟德郵輪碼頭的道路網與交通運輸配套,讓遊客方便快速地往返景點,遠比搞「香港手信市集」這些枝葉重要。即使要吸引本地人流,也是要交通方便才有吸引力。除了市集、音樂會、啤酒節這類一次性活動,當局可考慮以較相宜的租金或較靈活的條件,引入需要大量空間的攀石場、彈床場、溜冰場、射藝中心、兒童賽車場,以至大型親子遊樂中心等,配合碼頭風景優美的天台花園,相信可吸引年輕人及一家大細前往。

8月11日,以香港為母港的郵輪「名勝世界壹號」從台灣抵港,約1,800名旅客下船離開碼頭,交通安排大致順暢。8月19日,載有4,500名旅客和1,500名船員的「海洋光譜號」再次泊港,新民黨容海恩及何敬康兩位立法會議員,天濛光六時半便在郵輪碼頭守候,視察旅客落船情況。經過政務司副司長的「高度介入」,增加免費接駁巴士綫,又派油券給的士司機,當日遊客的落船及交通安排尚算順暢,但這至多算是「過骨」,並沒有從根本解決問題。

容海恩及何敬康議員已於8月14日去信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召開特別會議,討論啟德郵輪碼頭的問題,屆時楊局長及旅遊專員們務必出席,接受議員質詢及問責。當初特區政府斥資逾82億來興建啟德郵輪碼頭,卻經歷十年浩劫;世界郵輪市場在疫情期間有翻天覆地的變化,香港郵輪產業如何疫後重生,啟德郵輪碼頭怎樣重新定位,是特區政府不能怠慢的工作。

啟德郵輪碼頭位處偏僻,出入只得一條路,故接駁交通非常重要,但經歷十年,碼頭仍未有根本解決問題,需要重新定位。(資料圖片)

撰文 : 葉劉淑儀 行政會議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新民黨主席

欄名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