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台北老街歷史散策 萬華區╳大稻埕 舊韻藏新驚喜遊
現在港人遊台北,基本上已攻陷西門町及各式夜市。除了潮遊兼掃街,舊台北散發的歲月風華亦別具魅力,在萬華區、大稻埕等老城區走走,由青草巷的藥材香息,到仿巴洛克的歷史情韻可細意感受,走入幾所舊舖,更活化為書店及昭和feel的甜品店,文青味滿載。
慢遊龍山寺舊區‧閒話剝皮寮歷史
乘台北捷運的話,出了龍山寺站,幾乎就囊括了萬華區的歷史和觀光精華。這區舊稱艋舺,由淡水河畔起,自清代至日治時期為繁華的商港,其地標龍山寺建於乾隆三年(1738年),為福建式歇山重簷式建築,莊嚴肅穆,被譽為台北3大超靈驗月老之一(據說舒淇之前在此求的姻緣綫,其後閃嫁馮德倫),想脫單的女士不妨拜拜。
龍山寺旁就是青草巷,原來艋舺開墾之初,瘴癘之疾橫行,百姓就以青草或草藥治療,其來源以台灣本地為主,種類繁多,保健養生可根據客人需求調配,老行當價廉物美,也盡見庶民的生活智慧。
記者最愛逛的,乃是廣州街及昆明街所包圍之「剝皮寮歷史街區」,其有趣的名字,有說是清朝福州商船進口杉木,多在此剝去樹皮而得名。最「吸睛」的是整座的紅磚迴廊式建築,聳立於十字街頭,像時光的見證者。其建築風格橫跨清代、日本時代到戰後3個階段,立面風格錯落極具層次,如部分搭配洗石子與水泥立體巴洛克式雕飾,紅磚內巷或植物枝蔓盤纏,略見廢墟美感,也是周日遊客打卡的好去處。
街區由不同的店舖組成,昔日是茶室、旅館、建材販售店等,今日都活化為不同的展覽空間,風格較小眾且大多免費。記者走訪多次,大致上可分為繪畫與書法、社區介紹、生態保育、學生畢業展等,隨心而行亦頗有得着。而「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另籌備了數個常設展,有剝皮寮老街的歷史,傳統店舖情境、醫療等數個主題,作為萬華區的入門導賞,相當不俗。
...................
台北剝皮寮歷史街區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173巷
電話:02-2302 3199
交通:捷運龍山寺站3號出口走路3分鐘
開放時間:9am-9pm
官網:www.bopiliao.taipei
﹏﹏﹏﹏﹏﹏﹏﹏﹏﹏﹏﹏﹏
大稻埕‧郭怡美書店
去完老艋舺,不妨到大稻埕作「雙區並遊」,感受時代交融的復古魅力。大稻埕同樣受益於淡水河,清朝咸豐年間商業繁盛,尤其茶葉、中藥、南北貨等銷情暢旺,人群熙攘(可參考出身於大稻埕的著名畫家郭雪湖的作品)。區內迪化街的連棟式店舖住宅,稱之為街屋,商行、餅舖、海品店等林立,從閩南式到現代主義的建築風格都有,儼如「建築大觀園」,教人目不暇給。
近年不少街屋已活化為雜貨店、cafe、展覽廳等場所,一片文青氣息。最近的話題之作,是去年11月「還魂」的郭怡美書店,3層樓高的仿巴洛克式紅磚建築。前身為台灣日治時期有「大稻埕三仙」之稱的郭烏隆,在此開設之郭怡美商行,當時經營海陸產、麵粉、糖等批發。今年73歲的郭重興,是出版集團「讀書共和國」的社長,其祖父正是郭烏隆,為重拾祖業榮光而改為同名的書店,老建築的格局氛圍與書香共融,台灣民間推動藝文的心思,往往如此潤物無聲。
書店還可窺見昔日街屋的結構,一樓做生意,後面是倉庫,二三樓為住家,天井旁大部分是廚房,今天則放着書架。記者最愛2樓的靠窗位置,陽光悠緩灑落,閱讀之餘兼可眺望對街街屋的精緻立面,儼如置身巴黎欣賞奧斯曼式的「建築表情」。
...................
郭怡美書店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129號
電話:02-2550 8291
營業時間:周一到五2pm-10pm、周末11am-10pm
﹏﹏﹏﹏﹏﹏﹏﹏﹏﹏﹏﹏﹏
昭和浪漫洗濯屋‧歲月沉澱
感受完19世紀仿巴洛克式建築,時空一轉,則有這間「昭和浪漫洗濯屋」,位於大稻埕的巷弄間。前身是自1937年遺留下來的洗衣店,去年7月老闆將自家甜點帶入這老屋,內外洋溢和式浪漫風格,懷舊迷必至。
門面是老舊的站牌、木長櫈、投幣式搖搖車等,宛如電影場景,吸引不少人在此打卡。推開木門,空間不算大,被長條形開放式吧台佔據整個空間,但細眉細眼的昭和舊物點綴其間。二樓則有古器物陳列,鐘擺掛鐘、紙燈、特撮片唱碟等,不少是老闆從日本搜購回來,復刻老派溫暖的好時光。
...................
昭和浪漫洗濯屋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安西街3號
電話:02-25505358
營業時間:平日12:30pm-5:30pm、周末11:30am-6pm、周三公休
﹏﹏﹏﹏﹏﹏﹏﹏﹏﹏﹏﹏﹏
旅遊Info
簽證:港澳人士入境前必須先申請入台證,可透過內政部移民署於網上申辦:coa.immigration.gov.tw/coa-frontend/overseas-honk-macao。
機票:乘搭長榮航空,9月份由香港往返台北航班由$1,940起,查詢:www.evaair.com
貨幣:1港元兌4新台幣
作者:馮柏偉
責任編輯:何偉雄
▲ 台北有不少舊區老街,如萬華區的「剝皮寮歷史街區」,聳立於轉角的十字街頭,像時光的見證者。(馮柏偉攝)
▲ 剝皮寮歷史街區由昔日不同的店舖組成,如旅館、雜貨店等,不同年代都呈現各式的建築風格。(馮柏偉攝)
▲ 剝皮寮歷史街區有班駁的牆身,配以盤纏的植物極具滄桑感,也吸引不少新人來拍結婚照。(馮柏偉攝)
▲ 剝皮寮是昔日庶民生活之街巷,店舖亦化身為展覽空間,如著名的青草店,就有使用過的器具和相關介紹。(馮柏偉攝)
▲ 萬華區的地標建築相信就是這龍山寺,清代乾隆年間,從福建省龍山寺觀世音菩薩分靈來台,據說拜姻緣極靈驗。(馮柏偉攝)
▲ 書店的二樓陽光灑落,還可看到對街的仿巴洛克式建築街屋,盡享「悅讀」時光。(馮柏偉攝)
▲ 書店的二樓陽光灑落,還可看到對街的仿巴洛克式建築街屋,盡享「悅讀」時光。(馮柏偉攝)
▲ 去年11月落成的郭怡美書店,本身是大稻埕望族郭氏一家經營的商行,立面典雅精美。(馮柏偉攝)
▲ 昭和浪漫洗濯屋由昔日的洗衣店改建,門口的投幣式大象搖搖車相當吸引,難怪是網紅的打卡位,那些湖水綠木窗框也相當對味。(馮柏偉攝)
▲ 昭和浪漫洗濯屋二樓的榻榻米一角,重現 60 年代日式家居的擺設,包括電視和日曆牌,極具心思。(馮柏偉攝)
鳴謝 : 台北市政府 www.travel.taipei/z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