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精神復元人士創辦社企 以食物療癒心靈
兩年前,90後精神復元人士Stephanie開設個人Foodie帳號記錄覓食日常。這既為她帶來樂趣,吃喜歡的食物更讓她感到幸福,將煩惱和壓力一掃而空。這份因着食物而得到的力量,更推動她創辦社企,連繫更多同路人,一同用食物療癒心靈。
食物的多重力量
病症偶爾令Stephanie情緒波動,加上工作、生活壓力大,有時會難過得食慾不振。但成為Foodie後逐漸慣於四處尋找好餐廳,她才慢慢發現這是重拾生活動力、紓壓的好方法。「有時好多煩惱塞住個腦,我就找間餐廳清空自己,逃離緊張的環境,只專注進食。」看到擺盤精緻的食物會快樂,找到「隱世」美食會滿足。而把自家製的美食清單與朋友分享,邀請她們一同四處覓食,也造就不少連繫友誼的機會。
Stephanie偶爾會按着當日的心情選擇食物,如每逢難過,她總愛吃朱古力能量棒鼓勵自己,吃畢便覺得能量滿滿。面對繁瑣的工作和生活,白飯就是她的「Comfort Food」,那份飽足感總能撫慰勞碌的心靈。「澱粉質是我的主要食糧,吃太少會情緒差、莫名地生氣。我覺得Comfort Food人人也不同,我尤其喜歡焗豬扒飯,白飯配上番茄醬,最能令我開心。」
每一餐都善待自己
「飲食是最容易令自己開心的方法。我覺得食物是有力量的,除了能為身體帶來能量,其賣相、香氣、味道,都給人一種生存的動力,推動我們尋覓喜歡的食物。」至去年遇上社創比賽,Stephanie聯同4位朋友成立「Moodie.Foodie」,以食物為切入點,推動大眾關注和了解精神健康。同時以此為平台,讓同路人能有機會發揮所長,並擴闊社交圈子。「對部分同路人來說,復元路上的支援網絡並不多,故我們最初的理念,是希望同路人能藉着做Foodie互相連繫。踏出一小步,尋回生活的動力,慢慢增加自信。」
團隊由營養師、數碼營銷專才、攝影師及同路人組成,既會在社交平台上撰寫有關精神健康與飲食的文章,如分享黑朱古力所含的色胺酸能促進製造血清素、調節情緒。為增進專業知識,Stephanie更報讀營養學相關課程,希望能與大眾分享更多實用的健康資訊。團隊偶爾也會拆解食物迷思和謬誤,以有趣的角度令營養資訊更「易入口」,提醒大家只要均衡、適量,便能吃得健康。過分緊張卡路里、熱量,甚至放大部分食物或成分的壞處,反而會增加壓力。「最緊要吃得舒服和開心,其實每一餐都是善待自己的機會。專注當下、好好吃飯,也是一段讓自己喘息的時間。」
連繫有志者回饋社會
成功獲得基金資助後,團隊舉辦培訓計劃招募大使參與籌劃活動、社交媒體管理等工作,更為他們設計一連串的培訓課堂,如營養學、食物攝影等,反應相當熱烈,當中不乏在職青年。最終獲選的10位大使來自五湖四海,除了同路人,也有來自心理學、營養學、運動科學等不同背景的專業人士,藉着交流互相了解,一同推動精神健康教育。Stephanie坦言,部分復元人士或因患病而沒有自信,但透過交流、培訓,從中便可逐步重新建立自我價值:「培訓所學的知識不但能學以致用,更可分享予他人,他們便能感到滿足。有熱愛繪畫的參加者未必想做Foodie,但可透過社企的社交平台創作(畫作),向大眾傳遞心中所想,過程中可鍛練和發揮他的專長,我覺得這也是社企成功的地方。」
多元化活動 藉食物覺察生活
「Moodie.Foodie」的活動十分多元化,如曾舉辦飲品、繪畫工作坊,前者走入精神健康地區中心,與不同年紀復元人士一同調配夏日健康飲品;後者則與參與者一同繪畫食物曼陀羅,玩食物塔羅牌分析性格和運程等。談及最深刻的一次籌辦活動經歷,Stephanie指是上月舉辦的「將精神健康帶入口」展覽暨分享會。當日有營養師探討情緒性飲食、飲食失調的分享環節,現場亦設健康食品、食物插畫攤位,更有小遊戲與大眾互動。其中有一塊展板,邀請大家寫下最近吃過的食物,並形容自己的心情,令Stephanie印象最深刻:「有位中年女士寫她好喜歡吃蒸魚,因為覺得生活不應太複雜,有時簡簡單單一餐已好足夠。看着不同人的答案,即使互不認識,但也可透過文字了解他的喜好和想法,我好喜歡。」
Stephanie形容食物就如一種共通語言,先讓大家打開話匣子,放下精神健康議題的沉重感,用較生活化的方式了解和面對自己的情緒:「好多人慣於遏抑或收起情緒,因而忽略了自身感受。希望可以透過小遊戲,讓他們有空間反思,提升對生活的覺察力。」
凍奶茶苦中帶甜 猶如人生
由零開始籌辦活動,租場地、宣傳、邀請參展單位、主持嘉賓對談環節,對Stephanie而言都是新嘗試。以往較內向的她,現在不但變得較主動,更懂得如何向他人介紹、宣傳自己的社企,變得更大膽,帶領着 10位大使和義工一同踏出舒適圈。「以往我的自我價值較低,覺得自己未必值得這麼多人信任。但這次展覽得到好多人幫助,我好感恩,也藉此提升了自信。現在的我,即使明知有困難,也會想嘗試;故我在展板上寫的食物是廿四味,因為籌辦展覽的過程五味雜陳,但對身體有益,而且這段經歷令我在復元路上又踏前了一步。」
她現時情況穩定,但仍需按時服藥,Stephanie形容狀態為與病共存,要學會接納和面對。「與高血壓、糖尿病等長期病一樣,藥物每天都提醒着我患病,但也要面對,接受它是我生命經歷的一部分。」其實病症、生活與Stephanie的筆名「凍奶茶」同樣,有好有壞,在於你如何看待。「我不太受得了凍奶茶,喝完會精神點,但也會手震、輕微肚瀉。凍奶茶對我而言是個障礙,但我也喜歡它。這有點像我的病,縱使阻礙了我人生部分發展,但也為我開了另一道門—設立這個社企,相比起有多少人Follow、Like,只要對他人帶來少許影響,為他們帶來一點喘息空間,我覺得更加重要。」
作者:吳霆俊
責任編輯:周美好
▲ 有別於坊間的精神健康講座,Moodie.Foodie 以較輕鬆的飲食角度切入,造就機會讓精神復元人士與大眾溝通,期望可逐步消除誤解。(被訪者提供)
▲ 有別於坊間的精神健康講座,Moodie.Foodie 以較輕鬆的飲食角度切入,造就機會讓精神復元人士與大眾溝通,期望可逐步消除誤解。(被訪者提供)
▲ 飲品工作坊教復元人士製作蝶豆花荔枝梳打,其味道清爽、顏色鮮艷,吸引不少人「打卡」。(被訪者提供)
▲ 社企「Moodie.Foodie」創辦人 Stephanie。(被訪者提供)
▲ 展覽期間曾遇上途人歧視或不理解,Stephanie 便視為溝通機會,嘗試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想法。(被訪者提供)
▲ 繪畫工作坊讓參加者靜下心來,畫下心愛的食物。(被訪者提供)
▲ 有參加者平日不愛外出,參加工作坊後向 Stephanie 道謝,並指繪畫、小組分享能成為情緒宣洩的渠道,令她十分感動。(被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