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國擬退出一帶一路 影響幾何?

評論 2023/09/06

分享:

分享:

講起「Made in Italy」,大家應該首先會想到Prada、Gucci、D&G,還有法拉利和林寶堅尼,但除了高級時裝和汽車,意大利對華出口其實還主打各種機械、電氣、化工、製藥產品。意大利以同中國貿易「不似預期」為由,有意退出「一帶一路」倡議,會有甚麼影響?實情又是否如此?

意大利打算退會之舉固然談不上友好,但也算是比較客氣、希望好來好去的了。

意對華出口 5年增近3成

意副總理兼外長塔亞尼(Antonio Tajani)昨日(5日)完成3天訪華行程。他稱意大利參與一帶一路「沒有獲得預期成果」,意方會評估並由國會決定是否延續,但「結果不會影響中國人對意大利及意貨的欣賞」,意大利希望和中國合作,也歡迎中國投資,只是需要一個公平環境。

意大利安莎通訊社報道,塔亞尼還形容,這次自己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會晤,「開始了兩國加強合作的新季節」。

意大利2019年3月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成為首個,也是至今唯一參與的G7國家。協議有效期5年,雙方不反對則自動續期,意方需要在今年年底之前正式決定。

無奈協議有點生不逢時,撞上疫情和俄烏戰爭、全球化開倒車的大環境。今年中國外貿形勢尤其嚴峻,意大利頭6個月對華出口按年幾乎沒有增長(中國對意出口大減13%)。

但意大利真的沒有受益?意2022年對華出口約270億美元,比2018年的210億美元,5年增長近3成(中國同期對意出口增逾5成至約510億美元,雙邊貿易增逾4成至近780億美元)。意大利對華貿易逆差,是全球經濟大結構決定的,更不代表意大利蝕了給中國,意方不會指望加入一帶一路,逆差變順差吧?至於認為中企在意投資不夠,退出有幫助嗎?

屈於美國壓力 貿易只是託詞

王毅亦指出,中意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碩果纍纍,各類意大利優質商品走進中國千家萬戶,中意合作的首艘中國國產大型郵輪順利起航,意企業參與CR929大飛機項目進展順利,雙方形成兩輪第三方市場重點合作項目清單。

意大利尋求退出一帶一路,貿易只是託詞。意防長克羅塞托(Guido Crosetto)7月大噴當年意政府參與決定「駭人」,應該管軍事的卻嘗試去管經貿,即露出了馬腳。

意大利不只是G7和北約國家,還是美國在南歐和非洲方向的軍事支點。小小意大利,美軍正式基地數量就達7個,包括了陸海空軍,其中那不勒斯是第六艦隊駐地。意大利更是北約「核共享」國家,美國在當地部署了核武。

「法國嚷着戰略自主也沒有加入一帶一路,你意大利竟敢加入?」這大概就是華盛頓的想法。美國更絕不願看到,中資會如在希臘收購比雷埃夫斯港一樣,在意大利建立橋頭堡。

談到法國,對接下來中意關係或許也有啟示。

華體諒西方難處 防骨牌效應

意大利若屈於美國壓力退出一帶一路,中意關係和貿易難免添上多少陰霾,但實際影響也未必太大。畢竟一帶一路是個大框架,是塊大招牌而已。法國沒有加入,也無礙她和中國核能、航天、飛機、船舶樣樣合作,咬耳仔,默默做,不一定要大張旗鼓。塔亞尼這次訪華就有不少官員隨行,在北京參與中意政府委員會第11次聯席會議。

不管意大利最終決定退出與否,平常心看待就好。中國應堅持區別對待美國與其他西方國家,體諒後者難處,也要設法穩住葡萄牙、盧森堡等其他參與一帶一路西歐國家,防範骨牌效應。

意副總理兼外長塔亞尼表示,意大利希望和中國合作,也歡迎中國投資。(路透社圖片)

撰文 : 連兆鋒

欄名 : 中外廣角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