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文章
香港在「一帶一路」中的角色和重點
由香港特區政府及香港貿易發展局合辦的第八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於昨日舉行,來自世界各地近6,000名嘉賓、100個代表團、至少10個國家的政府高層代表參加會議。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以視像方式發表主題演講。這是丁薛祥今年3月代表中央分管港澳工作後,第一次面向香港社會發表公開講活。他表示,香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前景廣闊、大有可為,中央支持香港保持獨特優勢,在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更重要功能。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致辭中表示,香港是「一帶一路」的貢獻者,也是受益者。他形容香港是進入「一帶一路」的「超級高速公路」。
中聯辦主任鄭雁雄在致辭中表示,「一帶一路」是香港必須把握的重要變局及重大機遇,要努力成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樞紐和關鍵節點。
今年是「一帶一路」10周年紀念年。透過10年實踐,從此高峰論壇可以看出,中央對香港的支持更加有力,香港的角色定位和發力重點更加清晰。
國家力挺 香港角色愈加吃重
丁薛祥在致辭中表示,「中央支持香港長期保持獨特地位和優勢,鞏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維護自由開放、規範的營商環境,保持普通法制度,拓展暢通便捷的國際聯繫,在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更為重要的功能。」
「更為重要的功能」的「潛台詞」非常明確。也就是說過去10年,香港在「一帶一路」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中央是滿意的。
但「百尺竿頭」,須「更進一步」;未來希望香港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不應局限於「順勢而為」,而應「主動作為」、「積極作為」、「大有作為」。
過去10年間,「一帶一路」建設並非一帆風順。起初歐洲的主要發達國家願意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並簽署了協議;但近年來在美國的挑撥下,一些國家開始打「退堂鼓」,躊躇不前。盡管如此,「一帶一路」依然成果豐碩。中國與18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文件,構建了廣泛的朋友圈。「一帶一路」已經成為引領中國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各國共同發展與繁榮、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合作平台。
「一帶一路」也給許多國家帶來實惠。以不久前開通的印尼雅萬高速鐵路為例,雅加達到萬隆的火車行駛時間從3個半小時縮短到40分鐘。從眼前看,極大地方便了當地民眾出行;從長遠看,對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這是中國和印尼合作建設的高鐵,充分體現了「一帶一路」倡導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
「一帶一路」是一個「大棋局」,串聯起了亞洲、歐洲、非洲60多個國家和地區,涵蓋了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聯通了資源和市場,涉及到經濟、科技、文化等眾多領域。對於香港來說,實質上是提供了一個非常廣闊的舞台。「一帶一路」沿綫各經濟體有各種需求,其中有些方面正是「香港所長」,香港完全可以從中挖掘到合作機遇。而香港的背後,又有國家力挺,可以放心大膽地開拓市場。
「前景廣闊、大有可為」並非套話,有中央堅定支持,香港完全可以在「一帶一路」上扮演更重要角色,香港的發展格局也定會打開。
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香港的角色「重要」在哪裏?其實,從中央到香港特區政府都看得非常清楚。
丁薛祥在致辭中提到,「鞏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維護自由開放、規範的營商環境,保持普通法制度,拓展暢通便捷的國際聯繫。」他點出了4個重點:「3大中心」、營商環境、普通法制度、國際聯繫。
鄭雁雄在致辭中強調了香港的4個優勢: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高度自由開放的優勢、國際規則暢順銜接的優勢,以及多元文化交融薈萃的優勢。
李家超在致辭中強調,今年香港舉行的「一帶一路」峰會規模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屆。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擁有國家的強大支持和長期的全球聯繫。他期望,其他國家和投資者透過今次高峰論壇,可了解中國發展機遇,以及香港的國際級金融服務。
把握優勢 提供國際一流服務
由此可見,香港的優勢得到廣泛認同。此次峰會規模超過往屆,則有力地證明,3年疫情結束後,充滿活力的香港又回來了!香港乘勢而上的時機已經成熟。香港應把握優勢,為「一帶一路」沿綫國家和地區提供國際一流的專業服務。
比如,如何發揮金融優勢、擴大「國際級金融服務」?香港這些年在打造「財富管理中心」方面做了不少努力。今年3月,特區政府推出8項措施,為家族財富擁有者落戶香港提供更有利的配套和服務,得到了國際市場很好的回應,還應繼續做實做細。香港是外資進入內地、內資走向世界的通道,香港在這方面可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提供金融服務。香港也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在人民幣結算業務需求愈來愈旺盛的背景下,香港有機會把這項業務做大。
又比如,香港如何發揮普通法優勢、做大「國際仲裁服務」?香港的國際仲裁得到全球140多個國家的認可和歡迎。過去10年,香港為「一帶一路」沿綫國家和地區提供國際仲裁服務方面有不少作為,但遠遠不夠,這個市場其實很大,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
此外,香港還有會計、諮詢、管理等諸多優勢,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香港應該始終把握和鞏固自身的這些優勢,把「專業服務」的盤子做大做強。
變中求機 重點地區領域發力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峰會首設「中東專場」、「金融篇章」和「青年專章」。這折射出香港積極應變的新姿態。
人們提及香港「聯通世界」的優勢時,往往指的主要是「聯通歐美」的優勢;但當下的世界格局正處於變革之中,美國根據自身戰略的需要,加緊了對中國高科技領域的封鎖和貿易上的打壓,對香港和澳門也流露出「去兩制化」的傾向;有美國政客多次揚言,將不把香港、澳門當做單獨的關稅區看待。
這些訊號提醒我們,香港要鞏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必須在「多元化」上下工夫,「西方不亮東方亮」。為此,香港應重點關注以下問題:
一、「錢從哪裏來?」除了歐美有錢,中東也很有錢。李家超今年2月出訪中東歸來曾感慨,這些國家的資本希望進入中國內地,但不清楚「門路」,香港恰恰可以為他們提供金融服務。此次高峰論壇首設「中東專場」,這為探討中東資本進入香港、進入內地提供了一個平台,值得點讚。
二、「金融服務怎樣做?」客戶多元化,需求就會多樣化。要為每個客戶提供超值服務,需要研究探討的問題很多。比如香港要做大「私人財富管理」業務,但不能成為「洗錢中心」。如何做到既讓客戶滿意、又嚴守法律底綫?這其中就大有學問。此次高峰論壇首設「金融篇章」,為大家提供機會交流探討,這是務實之舉。
三、「依託力量是誰?」青年人是香港的建設者,也是「一帶一路」的參與者和推動者,青年人最有激情和創造力。此次高峰論壇首設「青年專章」,讓青年人交流溝通,探討「一帶一路」大計,體現出特區政府謀事謀略具有前瞻性。
世界在變,但發掘發展機遇的初心不變。香港這次高峰論壇令人們看到,中央的期望和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信心、角色和重點。
▲ 作者認為香港乘勢而上的時機已經成熟,應把握優勢為「一帶一路」沿綫國家和地區提供國際一流的專業服務。(中新社圖片)
撰文 : 屠海鳴 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
欄名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