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炒作「國安泛化」可以休矣!
在本港,對於所謂「國安泛化」的偽命題,還有極個別人心有不甘繼續炒作;只不過近來做了「技術性處理」,文章通篇不提「國安泛化」這個詞語,而是採用迂迴戰術,大量引用內地某位前政府官員數年前關於香港的論述,表示完全認同其觀點,並十分牽強地得出結論:維護國安,也須維護香港的國際地位,否則,香港喪失3大作用,對國家失去了價值。背後的「潛台詞」非常明確:維護國家安全妨礙了香港的國際地位。
這種移花接木、借題發揮的迂迴戰術,看上去似乎有些聰明,其實明眼人一看就明,完全是在將自己的「私貨」隱匿於他人的觀點背後。但小聰明畢竟扳不過大道理,不顧事實得出的所謂結論,如同手捏的泥人,無論如何也立腳不穩,步履踉蹌。
中央一直支持香港做大優勢
內地某位前政府官員對香港於國家的3大作用概括如下:一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成為內地「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重要平台;二是重要的國際貿易中心,成為滙聚全球跨國公司的重要高地;三是亞太地區首屈一指的專業服務中心,成為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的「超級聯絡人」。
客觀地講,香港以上3大優勢,或稱之為香港對國家的3大作用盡人皆知,並非甚麼新發現。不僅如此,中央一直支持香港發揮好以上3大作用。
去年七一,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臨香港,他在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講話指出,「中央政府完全支持香港長期保持獨特地位和優勢,鞏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維護自由開放規範的營商環境,保持普通法制度,拓展暢通便捷的國際聯繫。」
上周三(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在香港「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上以視像方式發表主旨演講。他提出「四點希望」:希望香港深化區域合作,拓展經貿網絡;完善金融服務,暢通融資管道;聚焦專業服務,發揮人才優勢;深化人文交流,促進民心相通。這「四點希望」涵蓋了「三個作用」。
中央支持香港鞏固國際地位、發揮獨特優勢,不是說說而已。國家「十四五」規劃不僅支持香港鞏固「老四大中心」地位,還支持香港打造「新四大中心」,包括國際航空樞紐中心、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試問這其中哪一個不是為了提升香港的國際地位?
就在今年7月19日,國家發改委組織召開支持香港全面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第六次聯席會議,落實香港特區政府提出的「8條工作建議」。包括將現行「港資港法」和「港資港仲裁」措施擴展至大灣區的內地9市;支持香港開展涉外法治人才培訓;支持內地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金融機構加強與香港合作聯繫問題;拓展香港國際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支持在香港發行綠色債券;允許香港企業在內地開展人體幹細胞業務;內地藥品及醫療器械註冊中依法認可擬設立的香港臨床試驗所研究結果;便利科研人員及非中國籍香港居民跨境流動。
可以看出,無論是從宏觀指導,還是到微觀操作;無論是中央領導,還是到各個部委,都一直支持香港做大優勢、發揮獨特作用,並沒有因為國安法的實施而有絲毫改變。中央對香港的支持,千真萬確,不容置疑。個別人士還想魚目混珠,簡直是在游思妄想!
「維護國安,也須維護香港的國際地位」,這個觀點看似有些道理,卻是「話中有話」。隱藏的第一個觀點,是維護國家安全事實上削弱了香港的國際地位;第二個觀點,是維護國家安全從邏輯上講必然削弱香港的國際地位。
美西方損害港「國際地位」
對於第一個觀點,需要實事求是的看待。香港的國際地位主要是與世界發達經濟體之間長期經貿往來形成的國際地位。但近年來國際大環境變了,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對中國崛起產生嚴重焦慮,在他們看來,中國崛起必然會搶奪他們的「蛋糕」。因此,打壓中國是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空前一致的目標。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美國暗中支持「港版顏色革命」,中國不得不出手制定香港國安法,在香港安裝一道「防盜門」。
香港國安法實施後,美西方激烈地反對、干涉、攻擊,要對香港「去兩制化」,他們鼓動歐美資本撤離香港,警示歐美人士不要來港投資置業,鼓動香港居民逃離香港……這一切,給香港的國際地位造成了不小的負面影響。
再看第二個觀點,其背後的邏輯是不能成立的。首先,國安法實施後受到制裁的人數並不多。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公布的數字顯示,國安法實施3年間,警方國安處共拘捕260人,其中79人被定罪。其次,政治人物提醒遵守國安法並非「製造緊張氣氛」。政府官員、立法會議員在公眾場合提醒人們,不能發表與國家安全相悖的言論,這是善意的提醒,也是結合實際場景宣傳國安法;如果非要理解為「製造緊張氣氛」,除非心中有鬼。心懷坦蕩,何須「緊張」?!
再者,香港國安法實施後「不敢批評政府」是偽命題。國安法訂明的4項罪行都涉及「煽動」,涉及「一中」原則底綫的話題當然涉嫌「煽動」,不屬於「言論自由」保障的範疇。但坊間對政府批評並未受到限制,比如,最近媒體對政府「9.7」洪災應對不力的批評聲音不少,誰說「不敢批評政府」?
由此可見,損害香港「國際地位」不是國安法本身,而是美西方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刻意抹黑國安法。由此看來,個別人的文章觀點,破綻百出、指鹿為馬,根本是在顛倒是非!
反覆炒作「國安泛化」的人,有一個相同的觀點:香港局勢已經穩定了,要把重心從維護國家安全轉向發展經濟、擴大開放,要對美西方「退讓一些」「溫和一些」,否則就要喪失「國際地位」。這如果是他們的真實想法,只能說他們很天真,甚至很虛偽!
對美西方是否「退讓」和「溫和」,那要看他們在香港幹甚麼。如果遵守中國法律、依法經營,雙手鼓掌歡迎;如果破壞中國的國家安全,必須依法制裁。
今年4月,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來港考察調研,他在4月15日舉行的香港特區「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2023」開幕典禮致辭中,講了一段非常深刻的話:「只要不抱任何偏見,實事求是地講,香港營商環境仍然是全世界No.1。香港自由開放和優良的營商環境,不是哪一個組織、哪一個國家賞賜的,而是舉世公認的。」
「國際地位」 絕非「跪低」可求
夏寶龍的這段話一針見血,直擊要害。香港的營商環境,不是誰賞賜的。同理,香港的國際地位,也絕非「跪低可求」。那些自以為「深諳港情」的個別人,不知是否看清大局與大勢?
為甚麼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初,美西方對華友好、而現在對華遏制?說到底,是基於自身的利益考慮,而非制度之別及價值觀不同。當年美西方希望中國抗衡前蘇聯;現在看到中國實力不斷壯大,已經成為自己的競爭對手,轉而打壓中國。無論是在新疆、西藏挑事,還是利用香港、台海搞事,都是為了遏制中國崛起。就算你「跪」得再低,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他們的態度。
中國領導人早就預言過,本世紀前20年是中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如今20年已過去了,中美關係進入了摩擦期、動盪期。中國從來不主動挑起摩擦和對抗,但我們堅決不能無原則地妥協和退讓。
國家大局和中美關係的大勢,是觀察香港問題的坐標。如果不看坐標,試圖靠「跪低」來求得「國際地位」,得不償失,且無可能。
維護國家安全並未「泛化」,鞏固香港國際地位的辦法很多,中央和香港從未做削弱香港優勢的事情,而是不遺餘力擴大香港的優勢,提升香港的國際地位。奉勸那些借題發揮、指桑罵槐的個別人士,還是收起那些不堪一擊的「小聰明」吧!炒作「國安泛化」可以休矣!
▲ 作者認為鞏固香港國際地位的辦法很多,中央和香港從未做削弱香港優勢的事情,而是不遺餘力擴大香港的優勢,提升香港的國際地位。(資料圖片)
撰文 : 屠海鳴 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
欄名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