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嶺高球場 「9.5公頃」的再反思……

評論 2023/09/18

分享:

分享:

佔地32公頃的粉嶺香港高爾夫球舊場--從一處不為普遍香港人認識的「世外桃源」,從9月開始,搖身成為開放給市民的大自然公園。

隨着開放與親身體驗,我們已感受到大片森林與草地所帶來的舒暢與自豪,自豪我們終於擁有類似其他國際大都會的「中央公園」!試問有誰願意看到這美景將會被人為破壞!

創新思維 多角度覓化解方法

破壞的原因來自上屆政府的建議:要在其中9.5公頃興建十幾幢四五十層高的公共房屋,即是把原來的百年森林改變為石屎森林。惟最新環評報告要求減低發展容積率,原先興建12,000個單位有需要向下調,換言之,在更少人得益的情況下,卻換來9.5公頃天然美景的消失!

在城規會快將定案那9.5公頃未來用途之際,筆者籲請社會各界冷靜思考,在今屆政府的新思維下,從多角度剖析問題及解決方法:

(1)支持興建公屋的團體聲稱,若然今屆政府不按照原來的方案發展,受損的市民又要再苦候十年。從房屋局的最新公報,現在輪候上公屋的時間是5.3年才是,並預計在不斷提速。

(2)在排隊等候的申請人不會知悉自己是否獲安排在粉嶺高球場的位置,應不會有誰是受益還是受損的名單,所謂「被迫延遲」上樓只是假切性的言論。

(3)隨着事態發展及所需的大量環境保育程序,加上需改變規劃及容積率等冗長前期工作,即使公屋計劃能如常通過,相信真正的入伙日期必須超越原先預計的2029。既然如此,政府或已有足夠時間處理旁鄰的大片土地作替代方案。

(4)反過來,房屋局的提速、提量、提質,提供簡約公屋及追回更多霸佔公屋單位等多管齊下,可預期上樓的輪候時間,會逐漸下調;尤其是近年不少在輪候中的年輕人大量移居海外,也是另一不為大家留意的數字。

(5)只要特區政府願意為香港人設立有歸屬感的中央公園,試問要多收回9.5公頃的棕地補償作興建公共房屋有多困難?

可考慮與北都 互換公共空間

(6)如認為收回更多棕地太耗時,亦可考慮與新北都的公共空間互換,況且在這片9.5公頃的土地興建體育設施,總勝於興建四五十層高的石屎森林,且是對我們引以為傲的粉嶺香港高爾夫球場的永久視覺傷害!

(7)若然政府接受把32公頃舊場打造為中央公園,我們不應排除公園內仍容許高爾夫球運動。管理方面亦可参照南蓮園池,外判給最有能力的機構管理,那便不担心把優秀的場地糟蹋。

依從國家的大理念,香港必須保持作為中西文化的橋樑。為香港人設立有歷史、文化、美景的中央公園,才是最好的禮物,為香港保留最響譽國際的高球場,更是維護中西橋樑的正道。

隨着開放粉嶺香港高爾夫球舊場,港人終於擁有類似其他國際大都會的「中央公園」,試問有誰願意看到這美景將會被人為破壞!(資料圖片)

撰文 : 馮永基 資深建築師、前海濱事務委員會委員、前西九管理局董事

欄名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