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界綫感
去到這個年紀交朋友,最緊要一件事:尊重界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和空間,人家想講的話,自然會提及,若有種心態是「我同你咁老友,你都唔講我知」,那不是對方的問題,而是你的問題。除了父母外,每個人都毋須向其他人交代。知止,識收,即是知道哪個位要停,是個人交友修為。為甚麼是修為呢?因為人都有好奇心,但懂得尊重別人空間的人,會因為尊重,而曉得勒住好奇八卦心。不懂那條尊重界綫而踩過界的人,即是把自己旺盛的「求知慾」,放得高過彼此友誼的那條界綫。
不是十八廿二了,還會玩那些「你唔話我知,就係唔夠朋友」的幼稚玩意嗎?愈成熟的人,愈明白真正友好的關係,彼此都有種心照的默契,這就是友誼的「界綫感」,大家都保留一點空間,那才能舒服而長久地交心。所以,有些事情,無論幾老友,我是絕不會主動過問的,例如資產、年薪、感情、過去等。一來,我深信每個人都不用向其他人交代,而最不需要交代的,是朋友;二來,人家想講而又信得過你,自然會講。
當然,一樣米養百樣人,社會仍有大把人是毫無「界綫感」的,我當然也試過被人兜口兜面問各式令人想反眼的私人問題。對方未必是壞人,只是八卦而無分寸而已。因此,毋須動氣,懂得太極就知,卸力比衝擊力更有智慧,這亦是處理人際關係的最佳方法——微笑不答,兵來將擋,但馬步要穩,不說就是不說,人家奈你何乎?若對方繼續「不恥下問」,我有一個萬試萬靈的方法:微笑拋出一句「其實點解你咁想知?」對方一定口窒,除了「因為我八囉」之外,別無因由,任誰都不想親口承認自己八卦的。若你也遇過毫無「界綫感」的人,那就會更加珍惜懂得分寸、尊重彼此空間,甚至在他人面前會維護你空間的朋友。
作家三毛這句話很好:「朋友再親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為熟,結果反生隔離。」因為一開口把那條界綫踩過界,除了滿足自己好奇心外,對關係沒有丁點好處。
撰文 : 利嘉敏
欄名 : 攻關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