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乾咳氣喘病徵與感冒相似 罕見病間質性肺病
間質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對不少人來說是一個聞所未聞的陌生病症,其實這個突發性疾病,患者以五、六十歲的男士居多,肺纖維化情況可突然惡化,可危及生命。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吳耀萍醫生指,間質性肺病是一種逐漸變差的慢性疾病。間質是甚麼呢?她說是肺裏氣泡與氣泡之間的細胞,間質性肺病是以上細胞出現發炎甚至是纖維化。這病涵蓋了不同病症,部分與自身免疫系統有關,如類風濕關節炎、硬皮症有關;又或是因過敏反應造成的吸入性肺炎,又可以是原因不明的突發性肺纖維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簡稱IPF)所致。
由於成因眾多,今次集中講突發性肺纖維化(IPF)一類,此類別原因不明,發病年齡多為50至60歲,男士發生率比女士多一點,男女比例為1.5至2:1。本港並無此症的相關患病數字,也並不常見,援引國際數據,約每10萬人中有10宗病例。
病徵不明顯
她說臨床上見很多IPF多夾雜了其他病症,由於此病病徵不明顯,也與其他疾病類似。早期的IPF病徵如乾咳、氣喘,而且早期的肺纖維化照X光都未必顯而易見,因此就算進行定期的身體檢查,都未必知悉患有IPF。
要揪出IPF,吳醫生說有時需要時日看清楚X光裏影像的變化(X光顯示肺部呈一絲絲花痕的肺纖維化影像)、肺功能狀況(如乾咳、氣喘、肺功能減弱),如屬早期涉及範圍小,都未必容易察覺。進一步進行詳細電腦素描,在肺底部出現纖維化迹象,往往經多個程序,才能確診。
各種肺纖維化之別
她特別提醒,病人聽到是肺纖維化,也必須看清楚,因這是一個籠統說法,如果是發炎後的肺纖維化,病情不會惡化下去。惟突發性肺纖維化,它的特質可以無特定原因所致,肺部纖維化愈來愈多,情況愈加劇,首先會影響肺的底部,隨時間演進,纖維化會向上蔓延,受影響範圍會愈來愈多。「遇過不少病人一聽到是肺纖維化,拿着張X光片驚慌失措,所以要弄清楚是何病。」
早期的IPF病徵如乾咳、氣喘,與感冒相似,醫生都指未必容易分到。「如屬IPF,會愈來愈喘。有時病人氣喘時看醫生,獲處方氣管藥,服後病況沒有明顯改善,再照張X光片,才知悉是突發性肺纖維化。」
突發性肺纖維化發病年齡多為中年人,吳醫生表示,年輕一族都會有機會出現肺纖維化情況,有可能是免疫系統疾病而導致間質性肺病。
氣喘舉步更艱難
間質性肺病(ILD)是慢性病,令肺部愈多纖維化,當間質細胞纖維化了,會影響患者的換氣功能。正常肺部是把吸入的氧氣,換走二氧化碳,當正常吸收氧氣的地方出現纖維化的疤痕,做不到吸氧氣這動作,當事人會愈感氣喘,如過往能行上多層樓梯,患病後舉步維艱,甚至行一層樓梯都喘氣連連。繼而令肺功能變差,減弱到一個地步就透不到氣,有機會危及生命。
醫學界暫時未有逆轉間質細胞纖維化的方法,過往會使用類固醇、化痰藥,但成效不彰。目前可使用抗纖維化藥物減慢肺纖維化的速度,惟藥物有機會影響肝酵素、肚瀉及皮膚出紅疹。一些嚴重間質性肺病病人,或考慮進行肺部移植,方能改善病況。
此症的存活中位數為3至5年,每個病人的惡化速度各有不同。「病人知悉患上間質性肺病確會感到悲觀,但醫生會密切監察他們的肺功能狀況,或用藥減慢惡化速度。有病人排到換肺,之後更毋須服藥。」當然病人是否適合換肺,須經過多重審核如病情、病人體質、捐出的肺部是否適合病人體形等,而且輪候換肺亦求過於供,需時等候。
作者、責任編輯:周美好
▲ 間質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對不少人來說是一個聞所未聞的陌生病症,其實這個突發性疾病。(iStock)
▲ 肺纖維化有多種,可以是不會惡化的發炎後的肺纖維化,也可能是病情較嚴重的突發性肺纖維化。(iStock)
▲ 呼吸不只是靠肺部,也需要肌肉,間質性肺病病人適當做運動,有利肌肉也能增強抵抗力。(iStock)
▲ 當間質性肺病患者感到呼吸不順,吳醫生說可做一些呼吸訓練,紓緩症狀上的不適。(iStock)
▲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吳耀萍醫生表示,早期的 IPF 病徵如乾咳、氣喘,與感冒相似,醫生都指未必容易分到。(陳國峰攝)
▲ 吳耀萍醫生身後兩張 X 光片,左方為正常肺部 X 光片,右方為突發性肺纖維化 IPF。(陳國峰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