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10年慶 「香料之路」圖抗衡?

評論 2023/09/19

分享:

分享:

在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的缺席下,本月結束的G20峰會被認為提升了東道主印度及其領導人莫迪(Narendra Modi)的國際地位,不但鞏固了自己作為發展中國家「全球南方」的領導角色,還有一亮點是提出了一個與中東及歐洲共建的「香料之路」,被視作是重塑全球供應鏈、抗衡中國「一帶一路」之舉。

「香料之路」是指印度與美國、歐盟與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在會議期間達成的協議,將設立一個新的經濟走廊,連接中東和南亞的鐵路及港口,以加強亞洲、阿拉伯灣和歐洲地區的經濟一體化。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為其站台撑場,形容是一項「改變遊戲規則的計劃」,參與者也包括不久前吹風退出「一帶一路」倡議的意大利,與中國分庭抗禮的意味明顯。

不確定性多 「香料之路」落地成疑

雖然「香料之路」目前僅在倡議階段,尚無具體方案及時間表,但從戰略角度而言,各簽署國均各懷目標。美國通過建設新的經濟走廊來牽制中國自不必說,另外自特朗普(Donald Trump)時期起在中東連串戰略收縮,影響力大為縮減,同時中國以「一帶一路」加強了與中東國家的紐帶,亦令美需要提升在歐亞大陸的影響力。

隨着中國人口及經濟增長進入下行拐點,印度近年野心勃勃取代中國成為新的「世界工廠」,亦需要歐美的高科技的技術,與中東地區的能源支持。而擁有14億人口的印度市場,對正在對華「去風險」的歐美來說也是最重要的替補之選。

雖然戰略層面「香料之路」有「王炸」(網絡流行語,意即殺手鐧)配置,但能否落地也存在着諸多不確定性。首當其衝的,是與「一帶一路」一直以來面臨的挑戰一樣,沿綫國家地緣政治矛盾複雜尖銳,參與國能否凝聚共識順利推進,懸念不小。另一方面,建設「香料之路」的巨額資金也是關鍵問題,基礎建設資金投入大、周期長,美國對其國內的基建投資已捉襟見肘,能否投入足夠資金進行海外建設是個問號。至於其他國家,更是承諾投資者寥寥,令人擔憂該項計劃最終能否落地。

「香料之路」計劃剛剛提出,現在就談論成敗或許太早了一點,但對「一帶一路」來說則是來了競爭者,也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中國「一帶一路」過去10年的推進改變了全球產業鏈的競爭格局,未來二者競爭也倒逼「一帶一路」需要繼續優化升級,獲得廣泛國際認可。

「一帶一路」須因勢應變 保競爭力

雖然10年來「一帶一路」始終伴隨質疑,但作為同質競品,「一帶一路」比「香料之路」提前10年布局,在協調地區利益、海外項目建設等方面積累了經驗。截至今年6月,中國已經與18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合作文件,意味着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地區獲得了廣泛的影響力,並不容易在短時間內被取而代之。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按照中共習慣要有隆重慶祝活動,總結過往成就和給出新的計劃藍圖。這10年國際環境進入劇變,如今再有「香料之路」來勢洶洶,「一帶一路」也要因勢應變。更重要是,中國經濟也陷入多重挑戰,亟待解決好內部矛盾,才能保持足夠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由印度總理莫迪(右)牽頭的「香料之路」,縱獲美國總統拜登(左)站台撑場,惟能否落地甚至抗衡「一帶一路」懸念不小。(法新社資料圖片)

撰文 : 潘攀

欄名 : 中外廣角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