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鑽的創辦人梁淑儀 無障礙的士帶着同理心駕駛

副刊版 2023/09/21

分享:

分享:

隨着社會發展,傷健人士出行愈來愈容易,商場、公共設施等有各式各樣的無障礙設施;輪椅人士只要一通電話,就有的士提供點對點運輸服務。鑽的(香港)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梁淑儀稱:「我的願景是希望無障礙車愈來愈多,讓傷健人士更容易預約。」

鑽的是首間提供無障礙的士的社企,自2011年創立以來,已經完成19萬次無障礙輪椅出行服務。關心本地時事的朋友,大抵都會聽過梁淑儀的名字。有線電視開台之初,她已任社區記者,2009年辭職前更晉升至首席記者,及後她開辦社會企業,並屢獲本地及國際獎項,包括2011年青年社企創業者大獎、2011年資本傑出領袖等,其創辦的鑽的亦於2012年榮獲英國高度推薦年度國際社會企業獎、芝華士創業比賽的世界二十強等。

一顆關懷弱勢的心

任職記者之初,梁淑儀特別喜歡採訪草根階層和有人情味的社區故事。她認為這是很好的職業訓練,除可了解到各種社會問題、機構運作模式外,也鍛練了表達能力。梁淑儀在記者生涯中採訪過不少義工。「他們經常說,如果政府提供更多資源,就可以解決問題。聽一兩次是沒有問題的,但到了做資深記者時,我仍然在聽。」

不少社福機構均依賴政府、慈善組織的資助運作,如果靠市場力量、用者自付模式支撑是否可行?梁淑儀指:「我經常形容社企是一名混血兒,即商界不願意做,社福界又不敢做的一盤生意。」由記者轉戰社企,觸發點是媽媽患上腦癌,2006年後梁母便要坐輪椅,出行、去看醫生就變得不太方便。「我看見好多車後面,只要加塊板就可以推輪椅上去,這是不需要政府資源就可解決的問題。」梁淑儀希望另闢蹊徑,利用市場解決社會問題,及後得到香港社會創投基金、的士車主及投資者的贊助,成立了鑽的。

窮途中覓出路

鑽的創辦之初,收支平衡是一大難題,梁淑儀不得不出盡法寶開源節流,她曾經試過與油公司商議,以實惠價錢購買燃油,也試過舉辦不同活動吸引贊助。「車身廣告是收入的重要一環,每個月客戶都會給我們一筆廣告費,可以幫補人手開支。」

就這樣捱了幾年,2015年公司開始面對不同挑戰,首先是廣告商決定撤去車身廣告,意味着公司每月不再有一筆固定收入,市場亦開始加入新的競爭者,而她的身體則每況愈下,不免有點氣餒。「那一刻覺得不知怎樣行下去,真的很不開心!」在公司艱難之際,2017年下旬,她不幸確診乳癌,業務只好交由香港社會創投基金打理。

休息走更遠的路

面對疾病,拼搏多年的梁淑儀不得不停下來,直面死亡向她發出的挑戰。「生命,好像可以掌握,又不可以掌握,總之你做了該做的事,不要後悔便是了。」她開設Facebook專頁,分享治療期間的心路歷程,獲得不少人的共鳴。幸好,癌症最終沒有打垮她,回想這段經歷,梁淑儀指學會很多事,包括放慢生活步調,也意外地發現了種植的樂趣。「原來鑽的以外的世界很大,只是以前沒有用心發掘。」

公司方面,股東希望能延續鑽的的品牌,近年公司亦積極開拓不同項目,包括以慈善基金方式資助基層市民,讓他們免費搭鑽的;同時又用電腦技術,訓練新司機「帶着同理心駕駛」。「當你知道那個乘客90歲、100歲,你過一個壆、轉一個彎都會特別小心,我們將這些元素寫到電腦模擬系統,以便傳承下去。」未來,梁淑儀希望可以將鑽的營運模式向外地輸出,建立不同生態圈。「始終人口老化,會對交通出行有需求,我們這十幾年經驗是非常寶貴的。」

---------------------------------

訪問後記

黎穎瑜:梁淑儀成功創造了一個品牌,充分感受到她的使命感,即使在過程中經歷許多挫折,那團火依然非常「旺盛」,她對於整件事的投入,與使用者對服務的那份情懷互相影響,那份動力依然強大。

以上內容摘自香港電台第二台《夢想號啟航》,節目由黎穎瑜主持,逢星期六10am-11am播出,專訪不同領域人士,收集他們實踐及追尋夢想的經驗,分享當中的堅持與智慧。足本重溫:t.rthk.hk/uipt5

作者:林世民

責任編輯:李越樺

梁淑儀2011年創立鑽的,並於2022年推出新型無障礙的士。(受訪者提供)

鑽的推出「鑽的休娛」概念,安排長者無障礙出遊活動,例如到訪大館。(受訪者提供)

梁淑儀媽媽患上腦癌,及後需要坐輪椅,但仍無阻一家人外遊。(受訪者提供)

梁淑儀為坐輪椅的院舍長者安排無障礙活動。(受訪者提供)

梁淑儀歷年來屢獲本地及國際獎項。(受訪者提供)

2017年下旬她不幸確診患上乳癌,之後開設Facebook專頁,分享治療期間的心路歷程。(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