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空間誰屬
副刊版
2023/09/22
馬不停蹄,這星期轉戰新加坡參加世界肺癌大會,忙得要命,但當然不忘早上跑步。城市中心一如以往整潔乾淨,不禁跟早前曾到的多倫多市中心作比較,這裏除了乾淨外,竟然見不到街頭露宿者,醫生住了五天,一個也見不到。
同是繁華都市,新加坡到底有何獨特秘方?
原來很簡單——Affordable and Accessible Public Housing(負擔得起亦可得到的房屋政策),新加坡政府銳意讓市民能安居才能樂業。八成新加坡人口住在Housing & Development Board(HDB)所建組屋,其中九成居民具擁有權,這些HDB單位可轉售但不可炒買,價格只有溫和升幅。當然,還有不少勞動階層未能負擔首期,政府為履行「可負擔」這諾言,首次置業者可得到一次過獲高達八萬新加坡元的置業資助(Housing Grant),約四十六萬港元,目的是讓置業者只需以家庭收入百分之二十五作房屋供款。更令人讚歎的,是在新加坡彈丸之地,政府多年努力開闢土地為求供應HDB房屋,疫情過後在二○二二和二○二三年分別每年有兩萬三千個單位供應市場。
香港不少現存困難均直接或間接跟房屋問題相關,當年輕人見不到未來置業的可能性,便會對前途失去信心;創業者面對高昂租金而可能因此卻步;長者若未能輪候到政府養老院又沒有能力負擔高價私人養老院,便只可在劏房度過晚年等。
時光不能逆轉,但需要向前看,讓貧苦大眾也能分享間接屬於他們的空間。
撰文 : 莫樹錦
欄名 : 醫筆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