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根本無難度
任何人提議搞壇大龍鳳,都會在提議階段已先考慮「outcome audit」,即那場proposed大龍鳳搞完後,將會有甚麼指標證明是有成效的呢?這是重要指標,因為:一、有成效才能justify(合理化)那壇大龍鳳當初為甚麼要搞;二、作為未來考慮的指標,究竟以後是否值得搞落去。沒有考慮這個outcome audit,即不理成效,那是為搞而搞。
當然,若不量度成效,是最舒服、最安全、最穩陣的,因為只要騷下俾人睇我哋「做咗嘢」,就可當是功績,但「做咗嘢」不等如「做到嘢」。若在商業世界,向客戶pitch壇大龍鳳,但強調「搞完會很難量化成效」,客戶會buy嗎?在商業世界(和真實世界)是要「做到嘢」,不是「做咗嘢」、「做過下嘢」或「做完嘢」就算。因此,策劃者的思維和世界,不能離地。
就以「夜繽紛」為例,實則不用複雜統計學知識,用common sense就可想到,最基本可收集的最簡單數據:一、每個商場為響應而夜晚延開的那一、兩個小時,人流有幾多?每間店舖在延開時段增加了幾多營業額?二、各項活動有幾人參與?海濱表演有幾多人流?三、那些活動周邊的食肆或商戶,在這個夜間時段有否增加營業額?有幾多?每個食肆老闆都可告訴你。
若以上三項的數據,顯示「夜繽紛」令市民、商場和周邊食肆或商戶大大增加參與度和營業額,那就是一項值得誇啦啦的功績了。當然,若以上三項顯示搞壇大龍鳳原來得個桔,那亦是一項指標,起碼顯示以後咪嘥資源搞落去。因此,無論結果如何,社會都要知悉。若以上三項最簡單的數據都覺難蒐集的話,外判一間市場調查公司去做也可,是簡單到暈的手板眼見工夫,根本無難度。
量化成效,根本不是難不難的問題,而是願不願意和夠不夠膽去做的問題。
撰文 : 利嘉敏
欄名 : 攻關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