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拔河」趨穩定 創造條件習拜會

評論 2023/09/25

分享:

分享:

兩隊人拔河,一隊人牛高馬大,心想速戰速決,把對手一招了。豈料另一隊人雖較矮小,但要比想像中結實,被拉前幾步即扎穩腳跟,使出吃奶勁兒殺個回馬槍。高大一隊用力過猛不成猶如撞牆;較矮一隊絕地反撲同樣混身痠痛。繩子仍然緊繃,但張力明顯減輕,兩隊人暫時都未再額外施力,喘口氣定定神再作打算。

中美今天看來就是處於這種狀態。運氣好的話,大家即使互不相讓也能喊上幾句話,別弄得把繩拉斷了。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與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月中在馬耳他會晤。這是王毅年初出任中央外辦主任以來,第2次與美方對口官員沙利文會面,也是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2021年上任後,中美外交主管第6次專門會議。

拜上任 中美外交主管6度會面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2017年取消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跌跌撞撞好像回來了?還加料為每年兩度?

要說中美「拔河」進入新階段,就先要回顧一下中美3年來的拉扯。

拜登任內首次中美外交主管會談,是2021年3月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美國主場但又不在本土48州,差不多在北京與華盛頓中間。惟不管怎解讀,會談氣氛與當地氣候一樣冰寒。

美方會前揚言要從「實力地位」與中國打交道,開始發言即在傳媒鏡頭下抨擊中國多項內部事務,且違反會前商定時限。結果大家記憶猶新,時任中央外辦主任楊潔篪一口氣講16分鐘反駁,「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

那次之後,會談地點被扯離美國,改於同在中美之間,只是地球另一端的歐洲。楊潔篪沙利文2021年10月、2022年3月及6月,分別於蘇黎世、羅馬及盧森堡會晤。中方通稿每次都提及楊就涉台、涉疆、涉藏、涉港等問題闡明嚴正立場,反映美方仍咬着這一大抽不放。

去年8月,時任美國三把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竄台,解放軍隨後大規模環台行動,沒收「台海中綫」、「領海領空」。10月,拜登祭出芯片禁令,把特朗普時期針對特定中企的措施,擴大至整個中國。

去年11月,中美元首好不容易在印尼峇里G20峰會間雙邊會晤,達成管控分歧、美方對華「五不四無意」共識。但好景不常,今年初「流浪氣球」失控打亂中美對話節奏,美方不斷放風欲接觸中國,中方數月都不瞅不睬。

王沙會 京罕未提「嚴正立場」

終於在5月,王毅與沙利文於維也納會晤,雙方同意繼續用好這「戰略性溝通渠道」推動中美關係「排除障礙、止跌企穩」,王毅亦就台灣問題闡述嚴正立場,而通稿再無提及疆藏港。接下來,美國國務卿、財長、氣候特使6、7月間先後如願訪華。

8月,美國對華芯片戰「大錘」、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身在中國之際,華為不動聲色推出相信搭載了中芯7納米製程芯片新手機Mate 60 Pro,宣示美國打壓無效。

然後就是9月這次王毅、沙利文馬耳他之會。中方通稿仍將台灣問題立場放在首要位置,但不再出現「嚴正立場」字眼,反而提及雙方同意舉行亞太事務、海洋事務、外交政策磋商,並再次以「戰略溝通」定性會晤,還登出王毅沙利文握手照。

美方今次通稿亦較長,並指出美方「noted」(注意到、提及,而非「強調」或「重申」)台海兩岸和平穩定的重要。

3年拉拉扯扯,拔河纜繩正中標記回到地面中綫。兩隊人惡鬥大局不變,拔河還在繼續,但至少未再把繩纏在手臂亡命扯!

中美拔河踏入趨向穩定新階段,現時最大焦點,無疑是能否在11月三藩市APEC峰會安排再次習拜會,雙方都在努力創造條件。聯合國大會,國家副主席見了美國國務卿,中國副外長亦見了與美國常務副國務卿;中美上周還宣布成立經濟、金融兩個工作組。

王毅見完沙利文,即赴俄羅斯參與中俄戰略安全磋商;俄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表示接受中方邀請,10月訪華並出席一帶一路論壇。中方有了與俄方的充分溝通和協調,與美打交道底氣更足。去年11月習拜會前,中俄元首亦先在9月上合組織撒馬爾罕峰會見面。

中美元首需會晤 對兩國均有利

對於華為和中芯突破,拜登政府至今未見激烈反應。這或許是由於中方相信只是發掘了老一代DUV光刻機的工藝潛能,而美方早已施壓荷蘭限制對華出口DUV,同時或也是美方不想為美中元首會面製造更多障礙。

至於台海,自稱「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選情看俏,美方保持低調對自己就已是最好的,否則反而會向民進黨發出錯誤訊號,曲綫推動中國統一。「兩岸和平穩定重要」既是說給大陸聽的,也是告訴民進黨誰才是話事人。

拔河拔得太瘋狂,纜繩一斷,兩隊人會齊齊重摔一跤,甚至後腦落地繩毁人亡。

中美元首需要會晤,因為中美有必要在年底杜拜聯合國氣候大會達成突破。這關乎全人類生存利益,比任何單一國家利益都重要。

就算只論單方面利益,元首會對中美亦有好處。美國依賴盟國配合反華,弄得不願選邊站的各國很難受,需緩一緩減輕對方疑慮,並宣示「打談主動權都在我」。反過來,中國能以習拜會昭告天下,美國也免不了與華交易,各國站隊賭中國輸之前,小心自己被賣了。

不過,習拜會2.0能否成事,始終仍有不少懸念。縱中美高層都想安全拔河,但恐難完全排除有力量節外生枝,美方這方面的風險尤其值得關注。白宮要是想拆彈,就應盡快找出合適方法,邀請香港特首出席APEC會議。

現時中美高層為國家主席習近平(左)與美國總統拜登(右)第二度會面創造條件,但能否成事,始終仍有不少懸念。圖為二人去年11月在印尼峇里G20峰會間會晤。(新華社資料圖片)

撰文 : 連兆鋒

欄名 : 中外廣角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