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要等到幾時?

副刊版 2023/09/29

分享:

分享:

近排我最開心聽到的說話:

一、上周有機會跟讀者見面。讀者A說:「我每晚要看過你的專欄才睡覺。」讀者B說:「讀了你的文章很多年了,今日專程來見你。」讀者C說:「你的文章令我會心微笑!每日必看!」讀者D握着我的手說:「你講出了我們的心底話,很中。」對於每位讀者的鼓勵說話,我由衷感謝。執筆寫文,我手寫我心,才對得住自己和讀者,但同時我亦知道,我所寫並非大路主流腔調,故對仍肯撥冗閱讀的每一位讀者,我衷心致謝。身為專欄作者,最幸福之事莫過於以文會友、逢其知音。

二、另一邊廂,亦曾聽過有人說:「未見你之前,幾驚發現你真人和文字不符!幸好是人如其文,你文章的節奏就如你真人說話。」是的,我個人和文字都是這個模樣,這樣最坦誠又最舒服,老實說,寫文章要扮到一個根本不是真正自己的人去寫,好辛苦啫!我不能替他人說話,且自知這樣做的話,呃到人呃唔到自己,我會精神分裂。

三、亦有很多人跟我說:「你真不像我們以前見過的那些教授。」通常引伸會問到的是:「點解你識講我哋啲潮語?」「點解你會咁知依家興啲乜?」「點解你會咁貼地?」「可否來旁聽你的課?」「點解你會咁玩得?」我認為以上問題只有很簡單的一個理由:因為我從來沒有甚麼教授形象包袱,根本不覺得甚至非常討厭老是要提醒/在意自己甚麼職業、甚麼身份。我之所以選擇教書這個職業,純粹只是因為我熱愛思考、熱愛知識和熱愛啟發別人思考,並非因為要做教授那個身份,所以從來不覺得有甚麼特別。再宏觀去看,我們都是宇宙微塵,世上沒有任何人,宇宙仍如常運行,只有那些自以為很重要、很特別的人,才會煞有介事地有那麼多無謂包袱,所以才活得那麼生硬。

人活到這個時候了,還不放膽坦蕩蕩地活出真我,與別人坦誠相處,真不知還要等到幾時。

撰文 : 利嘉敏

欄名 : 攻關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