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文章
汽車業大罷工 揭美國深層問題多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暫時避過政府停擺,眼前卻有另一重大難題未解決。美國汽車工人大罷工,既是不滿社會財富分配不公,也是對新科技的反動,更看準時機讓拜登難以出手擺平,一次過揭示美國經濟、社會、政治多方面深層問題。
財富分配不公 基層工加薪難
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nited Automobile Workers,UAW)史上首次同時向3大車廠,福特、通用、斯泰蘭蒂斯(Stellantis,快意佳士拿與標緻2021年合併企業)叫板,9月15日至今罷工已近3周,造成40億美元經濟損失,數字還在不斷增加。
UAW想工作環境變好,卻要公司破產倒閉?
工會要求加薪4成、每周工作32小時(4天工作周)、重設退休金制度和醫療保健等福利。福特指工人要價總值超過1,000億美元,是公司市值兩倍以上,付不起!
但工人獅子開大口,也不盡是他們的錯,而是社會的錯。
1979年以來,美國頂層1%人實質收入勁增160%,頂層0.1%人更增345%,而底層90%人同期只增26%。UAW稱,車企CEO薪金過去4年就漲了40%,而工人人工平均只漲6%,他們受夠了資本階級剝削,這是最後的鬥爭!
電動車新技術 動了業界芝士
與此同時,美國基層對新科技的恐懼,是今次罷工房間裏的大象。
無可否認,論前沿科技研究、頂尖大學和諾貝爾獎數量,美國仍然領先全球。但美國社會整體採納和應用新技術的速度,恐怕落後許多國家。這也跟過去數十年來,美國製造業面對全球化競爭,未有足夠投資協助工人轉型,助長了民粹主義免不了關係。
就如今年荷里活罷工是對AI生成技術的反彈,UAW罷工也隱含了對電動車轉型的抗拒,因為新技術動了他們的奶酪。
據福特估算,生產電動車的勞動力需求會少4成。剩下的崗位也變得不一樣,美國現有6家電動車電池廠,其中只有1家設有工會。電動車龍頭Tesla的廠房全部沒有工會,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對工會組織的反感也是人盡皆知。
UAW目前與車廠的談判,亦與福特和中國鋰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計劃合作於密歇根州設廠扯上關係。福特早前已宣布暫停計劃,這兩天消息指,福特最終會生產甚麼電動車,需要甚麼電池和電池工廠,都繫於與UAW的談判。
此外,這次罷工也成為拜登政府的政治問題。UAW在3大車廠有近15萬工人之眾,他們的勞動成果每年佔美國汽車產量一半,貢獻美國1.5%的GDP。
不只如此,推動美國向清潔能源轉型,向來是拜登與民主黨的執政綱領。拜登去年好不容易通過了《削減通脹法案》,裏面一大重點,就是扶植美國電動車產業發展。
大選將至 拜登不敢得罪工人?
只是拜登政府也一直以「工人為中心」自居,稱不但要「由下至上」,還要「從中(產)而外」(middle out)重塑美國經濟……
UAW現在敢於漫天要價,無疑就是看準了明年大選將至,拜登不敢得罪工人,難以再如過去一年般運用行政手段,介入鐵路、港口、貨車司機等罷工。
的確,拜登上周反而到了密歇根州,與UAW領袖站到一起,手持大聲公向工人喊話,支持加薪40%訴求。
那美國車廠是否可以直接退出市場,連電動車轉型也不用了?
政客希望當選之後有所作為,卻必須迎合民粹才有希望當選,而且當選之後還是要計劃競選,這或許就是美國最深層的問題。
▲ 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史上首次同時向3大車廠,福特、通用、斯泰蘭蒂斯叫板,9月15日至今罷工已近3周。(路透社資料圖片)
撰文 : 連兆鋒
欄名 : 中外廣角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