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手機智能化 帶動無障礙科技
在日常的宣傳單張、書籍等印刷品上,添上可以朗讀內文的QR碼,對大眾而言或僅屬錦上添花,但對視障人士,可大大拉近與社會的距離。
近年不少企業、機構研究如何善用新科技,減少視障人士在生活上的障礙。今年世界盲人聯會亞太區中期會議上,就展示了各地科研公司和機構所研發的軟、硬件及應用程式。
觸摸屏幕 可知自己位置
失明人士協進會有份開發的Apps「芝麻開路」,將手機屏幕分為不同方格,用戶可透過觸摸屏幕,得悉自己的位置,同時亦自動計算出到銀行等建築物的距離及方向。不過,展覽負責人指Apps啟用1年,暫只得3個商場合作,現時主要使用地產商免費借出的地圖,和大學生義工隊輸入的資料做藍本,數據資料未算完善。相信軟件發展和普及同樣需時。
香港大學研發的「去街易」(E-Guide)系統,亦使用智能手機或接收器,透過藍牙發射器接收附近商舖的語音資料。港大電子商貿基建研究中心設計員余家智表示,期望將來連巴士和巴士站都裝上發射器,系統也可讀出每架車的號碼及站名,讓視障人士知道甚麼巴士到站。
南韓科技公司Voiceye推出的Voiceye Code,則使用QR碼技術,令合作公司的印刷品可轉成手機中的語音資料,或者透過Apps放大字體,提高印刷品對比度,方便視障人士了解資訊。掃描過的信息會存在手機的歷史檔案夾,方便用戶與其他人分享。南韓市民可免費在Google Play及App Store上下載程式。
▲ 失明人士協進會有份開發的「芝麻開路」Apps暫時僅與3間商場合作,發展仍需時。(資料圖片)
▲ 以前視障人士主要透過凸字印刷品閱讀,今日則可應用到智能手機的Apps。(資料圖片)
▲ 香港大學研發的「去街易」以裝置上的藍牙系統接收路面語音資料。(鄧曉聰攝)
撰文 : 鄧曉聰
欄名 : i-M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