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美國加息將至 商品價跌元兇

評論 2014/12/20

分享:

分享:

6月以來,石油價格暴跌40%——這對石油進口國來說是好消息,但對俄羅斯、委內瑞拉、尼日利亞和其他石油出口國來說卻是壞消息。

一些人將油價下跌歸因於美國頁岩能源的爆發。也有人認為這是因為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沒有就削減供給達成共識。

美國經濟復甦 何解商品價跌?

但這不是故事的全部。鐵礦石價格也在下跌。金、銀和鉑價格也是如此。糖、棉花和大豆價格也在下跌。事實上,大部分大宗商品的美元價格今年上半年都下降了。盡管一些具體的行業因素影響着每種商品的價格,但價格下跌是如此廣泛-就如物價的劇烈波動-這表明有宏觀經濟因素在起作用。

那麼,是甚麼宏觀經濟因素促使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也許是通縮。但是,盡管通脹很低,甚至有的國家出現了負數,但這絕不是唯一原因,因為商品價格相對於總體價格水平也在下跌。換句話說,大宗商品的真實價格在下跌。

最普遍的解釋是全球經濟減速導致對能源、礦產和農產品需求下降。事實上,自年中以來,大部分國家的增長都出現了減速,GDP預測也紛紛做出了向下修正。

資源開採加速 商品價受壓

但美國是個顯著的例外。美國的擴張似乎正在日益強化,預計今年前兩季度年增長率將超過4%。但美國的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情況尤其嚴重。比如,《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的「歐元大宗商品價格指數」(Commodity Price Index)在去年實際上還有所上漲,下跌的只是該指數的美元值,而受到所有關注的正是這個美元指標。

這就提醒我們關注貨幣政策,貨幣政策作為大宗商品價格的決定因素的重要性常常被忘卻。在美國,人們普遍預期貨幣將會緊縮,因美聯儲已經在10月結束了量化寬鬆,並有可能在來年提高短期利率。

這讓人想起了似曾相識的歷史模式。20世紀70年代、2002至2004年以及2007至2008年,實質(經通脹調整的)利率的下降,隨之而來的是大宗商品實質價格的上升;而20世紀80年代美國實質利率的急劇上升,導致大宗商品的美元價格暴跌。

直覺似乎告訴我們,當美國聯儲局「印錢」時,資金流入大宗商品和其他領域,推高他們的價格——因此,當利率升高時,價格就下跌。但是,其中的因果關係到底在哪裏?

事實上,利率實質影響大宗商品價格有4個渠道(未計及它對經濟活動水平的任何影響)。首先,高利率增加了在今天而不是未來開發可儲存商品的動機,從而壓低了他們的價格,加速了石油開採、黃金勘探和森林採伐的速度。其次,高利率還減低了企業保留存貨的意願(想想保存在油罐中的石油)。

美元升歐日圓跌 推低商品價

第三,投資組合經理對利率升高的反應是終止大宗商品合約(因如今他們屬於「資產類」),而買入國債。最後,高利率促使本幣升值,從而降低了在國際市場上交易的大宗商品本國價格(即使外幣價格並未下跌)。

美國沒有在2014年提高利率,因此這些機制大部分還沒有直接起作用。但預計2015年會出現升息的投機者正在搶先一步終止大宗商品頭寸;結果是讓明年才應該出現的價格下降,提前到今天。

第4個渠道,即滙率,已經開始起作用。在美國貨幣預計將緊縮的同時,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正在加強貨幣刺激。結果是美元相對歐元和日圓升值。今年上半年以來,歐元對美元貶值了8%,日圓對美元貶值了14%。這就解釋了為何如此多的大宗商品的美元價格出現了下跌,而其他貨幣價格出現了上漲。

www.project-syndicate.org

近月除了油價(圖)暴跌外,大部分大宗商品的美元價格今年上半年亦出現下降。(路透社資料圖片)

撰文 : 杰弗里‧弗蘭克爾(Jeffrey Frankel) 哈佛大學資本形成和增長教授、知名宏觀經濟學家

資料提供 : Copyright:Project Syndicate, 2014.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