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害怕公眾批評 商界綁手綁腳
早前我寫的一篇文章提到,香港有些公司害怕受到公眾批評,對參與某些非商業活動或夥伴合作顯得有所顧慮。尖沙咀海濱的星光大道活化及擴建計劃便是一例子。
這計劃涉及一個大地產商和內地遊客,兩者都頗具爭議。類似的問題其實在一些不太棘手的例子中也能找到。
我所指的是一項有關舉辦公共藝術的項目。去年初,英國著名藝術家、雕塑家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打算在香港舉辦大型公共藝術裝置項目Event Horizon,展出由他鑄造的人像雕塑。展覽地點不在博物館,而是在中環的一些辦公大樓樓頂。若從街上看起來,會像是有人站在大廈的樓頂或邊緣。
項目曾在倫敦、聖保羅和紐約展出,香港會是有關展覽在亞洲城市舉行的首站。據葛姆雷所言,人們一般把他放在樓頂的作品比作為城市的保衞者。
藝術品觸動悲劇情緒 無奈延期
可惜事與願違,展覽最終沒有按照計劃進行。原因是一家投資銀行有僱員跳樓自殺,於是要求其辦公大樓的業主退出這藝術項目。
我們可以理解,為何該租戶會把其員工的悲劇與葛姆雷的雕塑相連起來。該公司大概要顧及員工或家屬的感受。但從大多數人的角度來看,該悲劇與藝術展並不相干。
有關的業主處境也挺困難。業主最終選擇以一個最穩妥、最容易的處理方式,取消參與項目,避免任何可能的爭議。
「Event Horizon」早已得到政府支持,本地藝術團體對展覽取消感到失望。幸好經過英國文化協會和眾多夥伴的努力協調下,展覽現在終於可以舉行。
Event Horizon的31個雕塑將於下月起在中區及附近一帶展示,包括前中區警署。除了展覽還設有工作坊、講座等讓學校、老師和學生參與。
作為中區警署活化計劃的藝術工作小組主席,我明白主辦者謹慎處事。
裸體雕像 被投訴淫褻遮下體
在某程度上,確有需要謹慎。在倫敦、紐約展出時,警方均收到市民來電,原來這些市民誤以為雕塑作品是有人企圖跳樓;在一些城市,展品亦引起市民關注,擔心會對有情緒病的市民造成影響。
在香港,主辦單位確實要加倍小心。祼體雕塑會否遭人投訴?多年前,Elisabeth Frink創作的裸體雕像「新人」(New Man)在香港就曾遭遇要用樹葉形的卡紙遮着下體重要部位才可展出。也曾有個廣告刊登了米高安哲羅的大衞像,而被人投訴為淫褻。官方也可能擔心,創意藝術若有裸露或會引起投訴。
主辦者也考慮到,這些雕塑或會使過路的人錯覺自己被人注視而感到不安;又或者雕像會影響風水。
自殺是很敏感的議題。主辦者接觸了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指每年約500人以跳樓方式自殺,約佔自殺總數的4成至一半。他認為葛姆雷的作品有可能會觸發某些路人的負面思想。
這不是指有人會單單看到雕像便想跳樓。而是擔心雕像或可能勾起一些本身有抑鬱情緒人士或較脆弱人士的記憶和思維。這或會令人情緒更差,有可能會導致更多問題。
當然,各種景象、聲音也可能在任何時刻引起某些人的負面情緒。這很難成為取消展覽的理由。
Event Horizon的延期及事件所引起的憂慮,說明了香港人過分敏感。畢竟這只是一個公共藝術裝置項目,目的是為提高社區的文化生活。
我個人看來,真正的問題在於商界及一些公共服務團體都太過害怕會受到批評吧!
▲ 英國著名藝術家、雕塑家安東尼‧葛姆雷的藝術作品在不少城市引起爭議,不少人把其作品放在樓頂,視為城市的保衞者。(路透社資料圖片)
撰文 : 陳智思 行政會議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