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下頁

新醫訊

近年癌症治療不斷改進,但肺癌仍然是本港的頭號癌症殺手,單在2020年便有逾3,900人被肺癌奪命。肺癌如此致命,在於早期徵狀難以察覺,導致大部分人確診時已經進入晚期,治癒機會大為降低。有研究便指每年進...

張意宇

新醫訊

2023/11/21
篩查可提高早期肺癌存活率

肺癌是本港最常見的癌症兼頭號癌症殺手,患者過往以男性及煙民為主,但近年女性患者的數目有增無減。美國的分析便發現,男性肺癌個案有下降趨勢,惟女性肺癌個案則持續上升。這情況令專家百思不得其解,一來女性吸煙...

張意宇

新醫訊

2023/10/24
女性肺癌個案上升

人人都希望能夠健康長壽,快樂生活到老,而飲食是維持健康的重要一環,但減少吃飯和吃肉是否好的選擇?一項由以長壽見稱的日本進行的研究便發現,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攝取量不足,可能會令人變得短命! 日本名古屋大...

張意宇

新醫訊

2023/10/10
少飯和少肉令人短壽?

電燈令我們可以擺脫晝夜的束縛,讓大家在本來沒有光綫的夜晚,也可以得到燈光的照射,繼續工作或玩樂,於是衍生出一批「貓頭鷹族」。他們喜歡在晚間活動,甚至愈夜愈精神,日光日白時則寧願睡覺。但這種日夜顛倒的生...

張意宇

新醫訊

2023/09/26
做隻「貓頭鷹」 原來好傷身?

本港有數以千計的病人等候器官移植,但礙於捐贈器官來源的嚴重不足,不少病人未能等到已經離世,這情況未來或可能改變。因為美國兩間大學的研究團隊,近年先後成功將經過基因編輯的豬腎移植到腦死病人體內,並且可以...

張意宇

新醫訊

2023/09/12
豬腎可比人用?

古人利用發酵技術延長食物的存放期限,現在發酵食品更是愈來愈受歡迎,甚至被認為是有益健康的味道。而最新研究就發現,經常食用發酵蔬菜的人,糞便中有一些來自發酵蔬菜的益生菌及真菌,並能刺激細菌產生對腸道健康...

張意宇

新醫訊

2023/08/15
發酵食物可促進腸道健康?

一度被喻為「世紀絕症」的愛滋病(AIDS),隨着醫學技術進步,患者現時可透過持續藥物治療大幅推遲發病時間,甚至可能將病毒量遏制至不具傳染力水平。一項新研究更發現,恢復及改善腸道健康,可能是緩減愛滋病病...

張意宇

新醫訊

2023/08/01
改善腸道健康延緩愛滋病演變

膽固醇與很多疾病有關係,而一項最新研究更發現,總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波動幅度大的人,患上認知障礙症的風險,比波幅較小的人士,分別高19%及23%,反觀高密度膽固醇及低密度膽固醇則不影響患病的機會。 該發...

張意宇

新醫訊

2023/07/14
膽固醇與腦退化

炎熱的氣溫不但令人大汗淋漓,更可能損害健康,甚至奪人性命。研究發現,酷熱是各種自然災害中的頭號殺手,而隨着氣候暖化的危機日益加深,在美國每年熱死人數自1980年開始的30年間,大幅上升了74%,可見熱...

張意宇

新醫訊

2023/06/30
熱死人數30年升74%

口罩令解除後,大家可以自由呼吸新鮮的空氣,但同時也吸入從四處飄來的煙味,因為復常後,不少煙民再次進駐街頭角落大口吸煙。如何令人遠離煙草一直是各國及地區努力的目標,其中加拿大便宣布,要求每枝香煙都印上「...

張意宇

新醫訊

2023/06/09
「每口煙都有毒」有用嗎?

過去3年大家的面容都被藏在口罩,甚至為搶一盒口罩而費煞思量。現在全球逐步走向復常,香港亦解除口罩令,你我固然享受無「罩」的暢快感覺,但對醫生及其他醫護人員來說,工作時佩戴口罩不只是保護自己的防護措施,...

張意宇

新醫訊

2023/05/26
在「呢度」都是戴罩為佳

我們病倒時,都需要醫護人員的照顧,尤其是抗疫期間,他們更是不眠不休拯救垂危的病人,甚至自己也受到感染。美國護士管理局的調查顯示,當地有逾10萬名護士,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病疫潮而出現工作過勞(Burnou...

新醫訊

2023/04/21
醫護離職潮關疫情事?

不少上班一族每天都要飲一杯或更多杯咖啡,以應付排山倒海的工作,令咖啡成為全球消耗量最多的飲料之一。最新研究顯示,咖啡既可以帶來好處,例如使人更有活力,但也可能影響睡眠,並且可能帶來更高的心悸風險。 該...

新醫訊

2023/04/07
咖啡是好是壞?

每晚入睡後,有些人會將兩排牙齒緊緊咬實或互相摩擦,發出卡卡的聲響,早上醒來更可能有顎肌痠痛或頭痛等症狀。如果出現這些情況,便有機會是患上磨牙症(Bruxism),若沒有及早處理,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影響,...

新醫訊

2023/03/10
你有磨牙習慣嗎?

日日運動固然身體會更好,而選擇合適的時間動身,或可以更易取得想要的效果,因為不同時間運動縱使都對健康有益,但若你想更有效消脂瘦身,就可以參考最新的研究結果:在早上鍛練身體可以提高代謝功能,並且可以燃燒...

新醫訊

2023/02/24
早上運動最能消脂

受惠於治療進步及更早發現患病,癌症死亡個案在美國有下降趨勢,似乎在抗癌戰役中展現曙光。但另方面,50歲以下的癌症新症卻持續增加,包括乳癌、大腸癌、食道癌、膽囊癌、胰臟癌、胃癌、前列腺癌及甲狀腺癌等等,...

新醫訊

2023/02/10
防癌由認識家族病史開始

過年期間,大家也採買了大量的食材,把雪櫃塞得滿滿,即使假期店舖不開也不怕沒材料煮飯。但放入雪櫃不等於時間停擺,低溫只能減慢而不能阻止食物腐壞,熟食最多只能放數天,否則就可能滋生細菌,吃下肚子便食物中毒...

新醫訊

2023/01/27
食物放太久易生細菌

在寒冷的冬天,要離開溫暖的被窩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為了準時上班或赴約,有些人會設定多個鬧鐘,又或以手機重複響鬧,而每個響鬧設定可能只隔5至10分鐘,務求令自己被鬧醒起床。但研究就發現,以多個鬧鐘叫醒自己...

新醫訊

2022/12/30
校幾個鬧鐘有害健康?

不少人患病後抗拒食藥,寧願吃下一粒又一粒的營養補充劑,但這些丸丸是否真的有效?美國有學者就進行一項有趣研究,比較最常用的降膽固醇藥他汀類藥物與6種營養補充劑,在4星期內降低俗稱為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膽固醇...

新醫訊

2022/11/25
降膽固醇:補充劑 VS 藥物

現代社會普遍接納一日三餐的飲食模式,定時進食早午晚餐更加是理想的做法,但近年有些學者轉為鼓勵少食多餐,認為對預防部分慢性病及減重更有幫助,成功吸引部分人改變日食三餐的習慣。 提倡少食多餐的學者認為,這...

新醫訊

2022/08/12
少食多餐 定多食少餐好?

即時報價 更多

即時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