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下頁
新醫訊
近年癌症治療不斷改進,但肺癌仍然是本港的頭號癌症殺手,單在2020年便有逾3,900人被肺癌奪命。肺癌如此致命,在於早期徵狀難以察覺,導致大部分人確診時已經進入晚期,治癒機會大為降低。有研究便指每年進...
張意宇
新醫訊
人人都希望能夠健康長壽,快樂生活到老,而飲食是維持健康的重要一環,但減少吃飯和吃肉是否好的選擇?一項由以長壽見稱的日本進行的研究便發現,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攝取量不足,可能會令人變得短命! 日本名古屋大...
張意宇
新醫訊
電燈令我們可以擺脫晝夜的束縛,讓大家在本來沒有光綫的夜晚,也可以得到燈光的照射,繼續工作或玩樂,於是衍生出一批「貓頭鷹族」。他們喜歡在晚間活動,甚至愈夜愈精神,日光日白時則寧願睡覺。但這種日夜顛倒的生...
張意宇
新醫訊
古人利用發酵技術延長食物的存放期限,現在發酵食品更是愈來愈受歡迎,甚至被認為是有益健康的味道。而最新研究就發現,經常食用發酵蔬菜的人,糞便中有一些來自發酵蔬菜的益生菌及真菌,並能刺激細菌產生對腸道健康...
張意宇
新醫訊
一度被喻為「世紀絕症」的愛滋病(AIDS),隨着醫學技術進步,患者現時可透過持續藥物治療大幅推遲發病時間,甚至可能將病毒量遏制至不具傳染力水平。一項新研究更發現,恢復及改善腸道健康,可能是緩減愛滋病病...
張意宇
新醫訊
炎熱的氣溫不但令人大汗淋漓,更可能損害健康,甚至奪人性命。研究發現,酷熱是各種自然災害中的頭號殺手,而隨着氣候暖化的危機日益加深,在美國每年熱死人數自1980年開始的30年間,大幅上升了74%,可見熱...
張意宇
新醫訊
口罩令解除後,大家可以自由呼吸新鮮的空氣,但同時也吸入從四處飄來的煙味,因為復常後,不少煙民再次進駐街頭角落大口吸煙。如何令人遠離煙草一直是各國及地區努力的目標,其中加拿大便宣布,要求每枝香煙都印上「...
張意宇
新醫訊
過去3年大家的面容都被藏在口罩,甚至為搶一盒口罩而費煞思量。現在全球逐步走向復常,香港亦解除口罩令,你我固然享受無「罩」的暢快感覺,但對醫生及其他醫護人員來說,工作時佩戴口罩不只是保護自己的防護措施,...
張意宇
新醫訊
我們病倒時,都需要醫護人員的照顧,尤其是抗疫期間,他們更是不眠不休拯救垂危的病人,甚至自己也受到感染。美國護士管理局的調查顯示,當地有逾10萬名護士,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病疫潮而出現工作過勞(Burnou...
新醫訊
受惠於治療進步及更早發現患病,癌症死亡個案在美國有下降趨勢,似乎在抗癌戰役中展現曙光。但另方面,50歲以下的癌症新症卻持續增加,包括乳癌、大腸癌、食道癌、膽囊癌、胰臟癌、胃癌、前列腺癌及甲狀腺癌等等,...
新醫訊
在寒冷的冬天,要離開溫暖的被窩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為了準時上班或赴約,有些人會設定多個鬧鐘,又或以手機重複響鬧,而每個響鬧設定可能只隔5至10分鐘,務求令自己被鬧醒起床。但研究就發現,以多個鬧鐘叫醒自己...
新醫訊
不少人患病後抗拒食藥,寧願吃下一粒又一粒的營養補充劑,但這些丸丸是否真的有效?美國有學者就進行一項有趣研究,比較最常用的降膽固醇藥他汀類藥物與6種營養補充劑,在4星期內降低俗稱為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膽固醇...
新醫訊
現代社會普遍接納一日三餐的飲食模式,定時進食早午晚餐更加是理想的做法,但近年有些學者轉為鼓勵少食多餐,認為對預防部分慢性病及減重更有幫助,成功吸引部分人改變日食三餐的習慣。 提倡少食多餐的學者認為,這...
新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