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下頁
隨心睇戲
香港文化節2017的活動之一,《電影.社群.百年嶺南洪拳》展覽正於香港視覺藝術中心舉行。 筆者本周到訪,遊人不算多,但資料和圖片都頗豐富,更用電腦動畫及motion capture技術重塑了林世榮的「...
馬斯
隨心睇戲
踏入城市大學展覽館,很想了解一下「在巴黎屋頂的邊緣」這不着邊際的名字背後,究竟是甚麼一回事? 甫入眼底的是,迎賓入口有數座巴黎屋頂的像真模型,相信是一比一原大吧!這種屋頂,到過巴黎的人大抵都看過,只是...
馬斯
隨心睇戲
羅浮宮歷史之中,17世紀中葉,由路易十四一手玉成的「沙龍」應佔一重要席位。當時,路易十四成立了繪畫雕塑學院,並用了羅浮宮的Salon Carré,每兩年一次舉辦學院成員的沙龍展。 學院成立後,招攬會員...
馬斯
隨心睇戲
是次展覽一直遊人不絕,證明羅浮宮確是一面世界級品牌,然而入內參觀,物多類別多,很難一次過參透。除了畫和雕塑、金銀珠寶,其實還有不少另類展品值得留意。 其一是,第3館(啟蒙運動)展出了17世紀末至18世...
馬斯
隨心睇戲
了解展覽除了君王角度,還可從兩個最重要的文化潮流入手。一是法國文藝復興,另一則是啟蒙運動,它們主宰着整個藝術和美學潮流,展品中亦不乏能充分體現這兩股影響法國最深的思潮。 意大利文藝復興在16世紀席捲歐...
馬斯
隨心睇戲
今趟《羅浮宮的創想》,展出不同時期法蘭西君主收藏的畫家作品,這些皇帝委約或購買的作品,過去都是皇家珍藏,自羅浮宮在1893年成為中央博物館後便對公眾開放。 今次展出的畫作,許多都是具分量的大師和名家,...
馬斯
隨心睇戲
雖然《羅浮宮的創想》開展已逾3周,遊人不絕,卻礙於展品眾多、年期達800年,涉及歷史、文化、建築和藝術潮流等,令展覽既豐富又多層次,一般人並不容易理解及消化。本欄嘗試從不同角度,談展覽的不同層面。 展...
馬斯
隨心睇戲
日本名導是枝裕和,屬近年國際影展中另一位邁向成熟的作者,作品擺脫了早期的偏鋒小眾,變為貼地、親民,處理的又是極本土的人情故事、倫理親情,有理由相信他在常現身的康城影展中,會是下一位得金棕櫚獎(最佳電影...
馬斯
隨心睇戲
《寒戰2》公映5天,已收2,800萬港元,以現時走勢,要打破《那些年》票房,重奪開埠以來華語片最高票房紀錄,應無難度。 對一般觀眾來說,《寒2》是難得的娛樂大片,發哥加入,與城城及梁家輝難得地碰頭;而...
馬斯
隨心睇戲
杜琪峯游乃海跟年輕人開座談,環繞新作《三人行》,此乃銀河映像踏入20周年的第二齣作品,上一齣是《樹大招風》,戲以一間醫院為背景,被警察押解的中槍重犯鍾漢良、腦科醫生趙薇和警察古天樂,在醫院內作連番周旋...
馬斯
隨心睇戲
上周成立港片《點五步》舉行了優先場,這齣由新導演陳志發改編82年香港首隊少年棒球隊真人真事的電影,同場觀看的財爺曾俊華看畢即時在臉書上發帖,十分雀躍。 戲中以一間band 5中學為背景,幾個學生被盧校...
馬斯
隨心睇戲
紀錄片《少年滋味》拍攝了9位年輕人/小童的訪談,也展現了9個家庭面對子女發展/成才的看法,簡潔有力,發人深省。 儘管戲中,無論父母和子女,聽到的看到的都已是近年社會常常談到的問題,過度操練的主流學制,...
馬斯
隨心睇戲
《變種特攻:天啟滅世戰》終於來到三部曲的終結,珍妮花羅倫絲的妖后亦告一段落,未知片集往後發展年輕版前傳時,會否仍由她來擔演,機會看來不大了。 《變種特攻》自 2000 年推出,紅了狼人曉治積曼,另一個...
馬斯
隨心睇戲
《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叫好叫座,6 天收逾 500 萬元,相信過千萬指日可期,這或許可以印證一件事,湯唯演愛情片仍是相當被觀眾受落的。 戲中她演繹一位澳門賭場公關,與身處洛杉磯的吳秀波,素昧平生...
馬斯
隨心睇戲
莫奈《他鄉情韻》在沙田文化博物館正式開展,是本地首次的莫奈個展,實是盛事。 展覽展出 16 幅他的畫作及一件掛氈,主要以不同年期他的居處劃分:諾曼第、巴黎鄉郊、倫敦、威尼斯和吉維尼。印象派因莫奈的名作...
馬斯
隨心睇戲
《末世街 10 號》爆冷大收兼叫好叫座,它令人想到在荷里活,當超級英雄天崩地裂已成為中流砥柱,還有甚麼機會可以突圍呢?傳統文藝和人性化的戲已無立錐之地,卻原來是另有生機,困難,往往就是食腦泉源,創意就...
馬斯
隨心睇戲
ViuTV 開台 1 周,初步看仍是大體穩陣,主打真人騷路綫,節目算是有別於大台的特色,兩綫 6 點及 8 點新聞,也對着對方的劇集時間提供另種選擇。 觀乎開台的重點,《跟住矛盾去旅行》其實十分大膽,...
馬斯
隨心睇戲
剛過去的星期一早上,有朋友在手機中問筆者,對《十年》奪金像獎最佳電影的看法,當時雖然議論紛紛,但未如這兩天發酵至不同範圍的討論,並引起社會兩極強烈的反響,同時亦關注舉行了 35 屆的電影頒獎禮獎項是如...
馬斯
隨心睇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