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IT女強人退休後當人生導師 打破兩代隔膜為年輕人護航
雖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不過年輕人與上一代人之間,很多時都像隔着一條鴻溝,要互相理解及相處不容易。以前從事IT工作的周遂明(Theresa),退休後便將寶貴的人生經驗及智慧,透過溝通傳遞給年輕一輩,讓他們在逆境中也能茁壯成長。
今時今日資訊科技及服務已完全融入我們的生活,55歲的周遂明(Theresa)在八、九十年代投身當年炙手可熱的IT行業,作為先頭部隊開發這些嶄新科技。「入讀電腦科時,女仔只佔極少數,不過我很喜歡試新事物,希望可利用科技及創意改善生活。自己也算是細心、精準及講求邏輯的人,剛好符合我性格。」
事業不如意決定退休
Theresa自言相當幸運,當年IT行業相當興盛,作為受正統訓練的IT人,事業發展一帆風順。在此行業打滾了大半世,從技術人員踏上管理層,曾任銀行資訊科技及服務部營運發展及支援總監,一路上平步青雲,工作拼搏勞碌,從中亦得到很多滿足感。
當了主管十多年,職場開始出現很多變化,Theresa漸漸覺得辛苦及不快樂,遂思考即使賺到金錢,也未必有時間及機會去花。加上看到身邊朋友,原本無病無痛,也因為工作壓力而生病,令她萌生退休的念頭。2016年,她決定辭工轉換軌道,改變自己的生活。
全力照顧患癌父
很多退休人士初時都會茫然或惆悵,Theresa卻感到解脫,完全鬆一口氣,並善用時間享受生活,閒時旅遊、行山、聽音樂等,又會上網學習烹飪。期間更不時參與義務工作,在社區中心服務老人家,教他們上網、使用應用程式等。當時Theresa仍有接一些如企業訓練等自由工作,時間更有彈性,壓力也較少,生活相當充實,不致沉悶乏味。
適逢發現父親患上癌症,她比以前花更多時間陪伴家人。「以前全職工作時,根本忙得忽略了照顧父母。既然過去不能回頭,退休後我便將家人放在首位,親自陪爸爸覆診,孝順及服侍他。跟父母多了相處時間,從兒時回憶及人生觀都會互相傾訴。雖然爸爸今年已過世,但能夠與他一起走過人生最後階段,自己也覺得沒有遺憾。」
當上義工人生導師
兩年前在朋友介紹下,Theresa接觸到由社創新動力主辦的「賽馬會逆風跨代計劃」,主要工作是擔任義務「逆風領袖」,以閱歷及智慧啟導年輕人的正面思維,與他們並肩同行,建立正向、樂觀的人生態度,就像他們的人生導師般。她本着曾從事訓練工作,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態試試。
「開初時信心不大,因為我覺得年輕人有自己一套想法,怎會聽一個陌生的老人家說教?參加了第一次後,發現他們真的會虛心聆聽,亦會分享心事及問題,同時亦真心學習及尊重我。當時覺得很奇妙,通過交流,自己從年輕人身上亦獲益良多,甚至感到心態也年輕了。這兩年來一直參加,成為5至6位年輕人的導師。」
兩代人互相影響
活動過程中有高低起落,最令她感動是看到自己有轉化年輕人的能力。「父母及子女之間的矛盾,很多時都是因為缺乏溝通,如何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愛是一大難題。曾有學生原本與父母關係惡劣,經過廿多小時的相處,最後他竟在分享會中,對着大眾親口說出愛父母,那一刻真的覺得很釋懷。」
另一方面,她也會碰上失敗,曾遇上一個完全不肯表達的女孩,最後更退出計劃,令她一度懷疑自己。
計劃的教育模式並非單向,連Theresa也有很大得着。以往高高在上指導下屬及學生,自從參加了「逆風計劃」後,才懂得這種學習是雙向的,年輕人毫無芥蒂地分享想法,令她更了解年輕人外,也懂得尊重他們。她亦比以前更謙虛,學懂聆聽別人,知道個人想法未必最好,並加強追求進步的決心。
「賽馬會逆風跨代計劃」活動重新招募領袖,參加者眾多,但Theresa希望可以繼續參與。「參加後除了有成就感,更重要是在反思的過程中,往往獲得感恩的心。這種發自內心的快樂得來不易,也令自己的退休生活更添意義。」
作者:張頌婷
責任編輯:招美寶、鄺素媚
▲ Theresa在2016年決定辭去高薪厚職,為人生重新排序。(被訪者提供)
▲ 周遂明(右三)兩年前參與賽馬會逆風跨代計劃,成為啟導年輕人的義務導師。(被訪者提供)
▲ Theresa退休後投入義工行列,教老人家使用各種新科技。(被訪者提供)
▲ 退休後放家人在首位,Theresa 與女兒一同暢遊澳洲。(被訪者提供)
▲ 要教導年輕人正向思考不容易,要很有耐性逐步慢慢來。(被訪者提供)
▲ Theresa為資訊科技業界先鋒,二、三十年前參與開發網上及流動理財等服務。(被訪者提供)
▲ 參與「逆風領袖」義工工作至今,Theresa與年輕人一起同行。(被訪者提供)